I前言
过去,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是“健康=不生病”“养生=保温杯泡枸杞”;如今,当代人的“健康生活”不仅花样翻新,还多元混搭——
他们喝中式养生水、跳“中式帕梅拉”;下班去健身房撸铁、周末去理疗馆推拿艾灸;吃饭要吃“低GI食物”,运动要戴智能手表、手环……
《DT商业观察》发现,有一定消费能力、对健康品质生活有追求的新中产,是目前“新式”健康生活的主力军和探索者。
我们很好奇,都说健康是大趋势,新中产对“健康生活”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会因此产生哪些行为趋势?
为了更好探究这些问题,《DT商业观察》联合友邦保险发起“2025新中产健康生活调研”,定向邀请1200位新中产做调研。结合不同机构的定义,我们将“新中产”定义为居住在三线及以上城市、个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80、85、90及95后。根据调研问卷,总结出一份《2025新中产健康生活趋势报告》,总共有6大趋势,发现如下。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组织法》的序言中提出:“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首次将健康从单一的“无疾病”状态,扩展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综合平衡。
2025年,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变得更丰富了。调研显示,新中产认为健康主要包含5个维度,分别是:身体、心理、环境、关系和财富健康。
其中,身体和心理健康最为重要,超过95%的新中产都选择了“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环境和财富健康其次,分别有85.4%和83.9%的新中产人认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毕竟,在现代社会中,环境和人们的起居、通勤息息相关,而财富则是保障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说,“健康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我们通过在问卷中设置填空题,邀请新中产们描绘理想的健康生活,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O有人认为,健康生活不是追求完美,而是一种“平衡”:
对于我个人而言,健康的定义是指我的生活状态或者是收支状态属于一个完全平衡的状态。我早上可以按时吃早餐,中午累了可以休息,晚上可以睡一个好觉,然后自己想买认为值得买的东西。
——广东深圳,95后,女
O有人认为健康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有足够抵抗各种风险的储蓄金,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山东济南,80后,男
O还有人认为,健康是对生活有“掌控感”和“小期待”:
对生活有掌控感,在大多数时候,能感觉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拥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利,而非完全被外界推着走。
——上海,95后,男
——湖北武汉,90后,女
情绪稳定不内耗,遇到烦心事能快速调整,对生活有小期待,比如期待一顿饭、一次散步,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能平和应对压力。
健康定义的多元化,也逐渐成为行业和品牌的“新共识”。一些前沿企业已经在品牌理念、产品上做出调整。
去年,友邦保险推出了全新品牌倡议“健康新‘享’法”(Rethink Healthy),旨在跳出对健康的刻板印象和狭隘描述,呼吁人们对健康作出新定义、活得更健康。
既然健康的内涵如此丰富,具体来说,人们是在意健康的哪些细分维度呢?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