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全球气候治理从“框架共识”迈向“刚性落地”,企业出海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未来几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结束过渡期并正式征收,《新电池法规》全面实施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披露和回收利用率要求,以“气候合规”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正加速重塑,碳成本逐渐演变为新的“关税壁垒”。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绿色能力”已从竞争的加分项转变为出海生存线。它们不仅要满足严苛的绿色合规要求,还要应对供应链碳数据碎片化、绿色认证成本高等挑战。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一方面以“双碳”战略为指引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创新和绿色金融为企业提供出海支持,加速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
企业的绿色出海需求正在从单点合规转向全周期体系化解决方案,核心聚焦“数据穿透一精准核算一可信认证一决策支撑”。通过建立动态适配多标准的碳核算体系、自动化合规报告生成机制,企业得以从“被动合规”迈向“主动创值”。同时,数字化协同平台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碳数据共享与脱碳目标对齐,不仅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还强化全链条透明度,为企业打造绿色竞争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正积极探索绿色出海路径:大型企业加速构建产业链协同脱碳机制,共同制定绿色标准与数据共享规则;中小企业则通过接入开放式绿色服务平台、采用模块化碳管理工具,破解碳足迹核算能力不足、合规资源有限等瓶颈,显著增强转型韧性和市场适应力。
展望未来,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出海需要政企多方合力。中国企业将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国际协作的驱动下,不仅跨越绿色壁垒,更将以务实行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加澎湃的“中国绿色力量”。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