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贡献.pdf

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在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产业转型等方面展现蓬勃发展动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满足了自身低碳发展的需要,又通过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出口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发展,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和能力建设。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为全球新能源技术迭代提供巨大推力,大大降低“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门槛,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少数国家恶意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将中国自主发展逐步累积的比较优势歪曲为“不公平竞争”,把中国造福全球的优质产能抹黑为“世界经济冲击”,其意图是制造“中国产业威胁论”并假手保护主义政策以限制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图谋围堵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势必增加全球低碳发展成本,拖累世界低碳转型步伐:势必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议程,动摇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信心;势必助长逆全球化思潮,损害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并冲击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其应有之义。为此,中国将持续推动自身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朝着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不断迈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中国在推进自身低碳发展的同时,也将不断加强全球绿色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携手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和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新贡献。
自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就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庄严承诺以来,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双轮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迈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通过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产品,持续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重要保障,是主动回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要求,承担大国责任的体现。中国在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同时,不断推进绿色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降低全球绿色转型成本、提高相关技术创新效率贡献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方案。
(一)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和行动,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宣布到21世纪中叶前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方向,绿色产能需求持续增长。然而,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迫切且艰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仍存在巨大绿色产能缺口,这也成为制约当前全球经济绿色发展的一大瓶颈。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亿千瓦时,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测算,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需超过54亿千瓦,是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的近4倍。①显而易见,当前新能源产品的全球产能还远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