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在性能、防干扰和信息量方面优势明显。2024年激光雷达装机量暴涨,离不开以NOA为代表的中高阶智驾需求爆发。激光雷达已从“贵族传感器”变成“10万级标配”,中国厂商在规模、成本和量产节奏上已领先全球,行业正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时期。随着成本下行,预计搭载量和渗透率将继续提升。此外,NOA渗透率逐步提升,Robotaxi渗透率提升,AEB强制上车以及自动驾驶政策、商业配套逐步完善都有利于激光雷达未来需求继续爆发,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围绕激光雷达行业,下面我们从激光雷达优势、分类、发展驱动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激光雷达其他应用场景、当前国内外竞争格局、近年发展趋势、相关公司等方面进行了解,希望帮助大家更多了解激光雷达行业发展情况。
1.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以激光为探测媒介的主动遥感技术。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反射信号,计算时间差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等参数,最终生成数字化三维模型。其名称源于英文缩写“LiDAR”,直译为“光探测与测距”。
激光雷达作为基于光脉冲的环境建模遥感技术,其应用场景覆盖家庭安防系统、条码扫描设备、面部识别终端等多元领域,而最具行业影响力的应用方向集中于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化推进。而在自动驾驶系统架构中,环境感知模块作为汽车“认知”外部世界的基础单元,构成全面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节点。当前环境感知领域存在显著技术路线分野,核心分歧聚焦于传感器配置方案:其一为“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纯视觉融合方案,其二为“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2.激光雷达优势
相比于摄像头,激光雷达受黑夜、雨水、阳光直射等环境光线变化影响小,且无需深度算法学习。相比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更高,能探测出物体的具体形状。
综合来看,汽车环境传感器中,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精度、分辨率、夜间、可靠度、轮廓检测等方面表现优异,无需深度学习算法,可直接获得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提高识别成功率、增加系统安全冗余,能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机器能够理解的道路场景,极大程度解决长尾效应带来的问题。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