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贫历程表明,本着滴水穿石、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恒心和奋斗精神,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¹
前言:
跨越绝对贫困后的新使命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关乎人类发展的重大全球性难题。
减贫的本质是解决发展的问题。当前世界发展的诸多冲突和困境,背后都有各国发展权利和路径的难题。尤其是占世界人口七成以上的发展中国家,贫困是这些国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行动起来,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让贫困成为过去,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²
2024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时向世界宣告。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构建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³
中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完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减贫实践,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消除绝对贫困并非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中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设置了5年过渡期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与全球发展失衡加剧的多重挑战,通过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等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持续推进“东西协作”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的道路上持续发力。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就业规模稳定在高位:截至2024年底,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3305万人,已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4过渡期以来,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高质量完成了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目标任务。⁵
就业质量显著改善:坚持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重点,深入开展劳务协作提质行动、“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点对点”输送,不断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积极应对高校毕业生岗位供给不足和就业竞争加剧双重压力,开展“雨露计划”就业帮扶公益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线上参与招聘活动超过150万人次。2024年毕业的65万“雨露计划”学生就业率总体达到90%。⁶
收入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2元,较2021年增长24.7%,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中国共产党打好脱贫地区5年过渡期“收官战”,成绩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这也向世界充分说明,贫困不仅是可以战胜的,在建立起可靠有效的后续帮扶机制的前提下,也是可以阻断、可以不再复发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一员,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以自身的减贫经验与积极行动,助力改变全球贫困现状。
当乌干达的跨崖公路化作承载希望的“发展之路”,当斐济的稻田成为见证情谊的“合作之田”,当全球南方的每个村落都能在减贫进程中书写独特的发展故事……人类文明方能真正抵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崭新境界。
中国减贫经验与实践正编织起文明对话的纽带。通过为各国减贫事业和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与方案,中国正携手与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创一个没有贫困的美好世界。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