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2
中国健康老龄化之路:北京大学柳叶刀重大报告
陈欣欣,John Giles°,姚尧”,Winnie Yip,孟琴琴,Lisa Berkman,陈鹤陈希封进Zhanlian Feng,Elena Glinskaya,龚金泉Perry Hu,阚海东雷晓燕刘潇Andrew Steptoe,王格玮Harold Wang,王华丽王晓宇,王亚峰,杨莉张路霞张泉吴晶吴尊友,John Strausst,James Smith,赵耀辉
执行摘要
纵观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比以往更快,这种人口结构转变将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2020年5月,联合国大会(UNGeneral Assembly)宣布2021-2030年为“健康老龄化十年”,强调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应将政策重点放在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上面,不仅是目前的老年人,还有未来的老年人。在中国,虽然快速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挑战,但过去四十年间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帮扶老年人及其家庭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创造了政策空间。中国老年人口约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而且中国经常被其他中等收入国家视为榜样。本重大报告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的健康老龄化进程,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此外,本重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即将出现的政策挑战,借鉴了国际经验教训,可以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政策讨论提供有用的信息。
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面临的一些经济和社会挑战与其他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国家并无二致。但中国的问题更为突出,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口(以≥60岁定义)最多的国家,而且随着第二波婴儿潮期间(1962年至1975年)出生的人将从2022年开始陆续退休,中国的老龄化负担将进一步加重。此外,在过去40年间,中国的人口结构快速转变,这将导致每一位老年人在世子女数量显著下降,从而为家庭和社会照护带来巨大挑战。除人口结构变化外,中国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的从业人员规划未能跟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并且针对老年人口的医疗资源短缺。在第一章中,本重大报告强调了在社会经济进步、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以及中国人口结构转变等的大背景下,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性。
在过去三十年间,中国完成了从传染性疾病到非传染性疾病(NCD)的流行病学转变。与其他多数老龄化国家一样,中国也存在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多病共存等问题,给医疗服务带来了特殊挑战。尽管部分老年人仍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病和性传播疾病),但是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和虚弱等慢性疾病问题正在日益凸显。此类慢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十分复杂,而且与功能性残疾率增加和照护需求升高有关。随着非传染性疾病的涌现,性别之间、城乡之间、民族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间的卫生公平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对健康老龄化进行投资,包括促进健康素养教育以及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可以改善老年人口福祉、缩小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虽然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但是投资于健康老龄化可以提供一条出路,既可以使中国老年人在社会中发挥有意义且富有成效的作用,同时又减轻了家庭负担。第二章介绍了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和健康不平等的最新状况。
第三章总结了目前有关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和功能状况决定因素的证据。与其他国家一
样,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受到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行为和事件的累积效应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不利环境暴露、影响胎儿和儿童健康的父母决策,青春期和成年以后期健康行为(包括教育投资、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的决策),以及影响饮食和营养状况的食物消费决策。其中很多决策和行为都受到健康素养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但也可能受到政策的影响(第五章)。最后,第3章强调了社会交往、参与休闲娱乐活动(如广场舞)以及在促进老年友好型环境的健康益处。
老年人需要可及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其中包括预防、健康改善和治疗、康复、姑息治疗和临终照护。第四章介绍了中国在与老年人口相关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照护方面的最新政策举措。除了实现全民医保覆盖之外,中国还大力投资于公共卫生与巩固初级卫生保健体系。此外,中国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居住安排的改变,尤其是成年子女离家迁移,削弱了家庭在老年人口照护方面的作用。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建设养老机构和社区照护基础设施,用以替代和补充家庭照护。另外,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筹资机制已经在多个城市进行了试点。中国的长护险试点经验表明,在当前的现收现付框架下,长护险可持续性不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存在相当大的公共财政风险。最后,虽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服务与长期照护的整合工作,但医养结合工作的进展依旧缓慢。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