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的人才正以审慎乐观的姿态迈入2025年。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者对职业前景表示信心,尤其在电子材料(77%)、科技/媒体/电信(66%)及工业制造(63%)等支柱产业中,积极情绪更为显著。这股动能正推动上海、北京、深圳、武汉、杭州和珠海等创新枢纽城市的职位增长。
然而热潮之下暗藏鸿沟: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电子商务等前沿领域占据超75%的新增岗位,传统行业却承受重压。该领域近半数求职者待业超半年,形成经验丰富却难觅岗位的人才池。对比堪称泾渭分明——Al与金融科技领域“人才争夺战”白热化,其他行业却增长停滞。
值得关注的是,人才择业更趋保守:高达94%的受访者未主动求职,其中58%明确优先选择留任。当考虑变动时,职业成长(50%)首超薪资(43%)成为核心动力,同时兼顾工作生活平衡的需求强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平均涨薪幅度收窄(13%vs 2024年17%),薪资满意度反而攀升至77%,或折射出不确定时期预期下调的现实。与此同时,2025年4月所宣布的美国关税政策触发外企加速裁员,推高失业率至警戒水平。尽管中国向欧盟、中东及东盟的战略性贸易转移形成缓冲,但5月8日关税暂缓决定仍凸显外部环境的高度波动性。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企业制胜关键在于:
·聚焦高增长领域:优先布局人才情绪积极的
行业,深耕长期承诺中国市场的企业
·严控合作风险:规避易受市场突变影响的合
作伙伴
·动态响应需求:依据人才优先级变化与流动
性降低实时调整招聘策略及雇主品牌传播
作为您的战略伙伴,RGF依托独家洞察体系——从人才流动动因追踪到行业信心监测——助您穿透市场迷雾。在这分化与活力并存的变革时代,《RGF亚洲人才报告》将为您提供破浪前行的航图,精准把控风险,智取中国高增长机遇。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达4.4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出口额同比增长6.9%’。尽管有分析认为,出口激增可能源于美国宣布加征高额关税前的“抢出口”效应,但中国正通过贸易伙伴多元化来缓解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这一趋势在东南亚市场尤为明显——2023年,东南亚已超越美国和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在国内外市场均展现出强劲韧性。国内方面,制造业整体有7.1%的同比增长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分别增长10.9%和9.7%。这一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中国加速推进半导体供应链本土化战略,预计2025年半导体自给率将达到35%²。
与此同时,服务业同比增长5.3%¹,略高于2024年水平。在服务业细分领域中,信息技术(IT)及软件服务增长10.3%,住宿餐饮业增长5.1%值得注意的是,IT行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AI人才短缺问题,预计到2030年,中国AI人才需求量将达600万人³,而当前人才储备仅能满足三分之一的需求。为此,自2018年中国提出AI领先战略以来,已有500所高校开设了A相关专业。消费市场方面也呈现显著回暖态势,零售业增长7.7%¹,创下自2023年12月以来的最快增速。据统计,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万亿美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4932亿美元,这标志着自2024年初“以旧换新”5等政策刺激下消费疲软态势的显著逆转4。在2024年鼓励原始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也呈现上升趋势。
然而,人口结构变化为长期劳动力供给带来不确定性。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缩减,2022至2023年间减少了683万人了。劳动力平均年龄也在不断攀升,从1985年的32.25岁上升至2022年的39.72岁。截至2022年,25至45岁人口占比仅54.11%,这可能导致诸多关键行业未来面临严重的用工短缺。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