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共识。2018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COP24)上,全球时尚产业主要参与者共同签署了《时尚业气候行动宪章》(Fashion Industry Charter for Climate Action,FICCA),承诺采取一致行动,力求到2030年实现价值链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显著降低时尚行业对气候的整体影响。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援引国际能源署数据,2019年全球纺织和皮革行业碳排放量约2.99亿吨,占全球总排放的0.6%,其中能源消耗贡献了该行业83%的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作为全球纺织服装生产和消费的核心枢纽,其纺织纤维加工量占全球总量50%以上。因此,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气候行动与进展,对推动全球时尚产业绿色转型至关重要。在中国,纺织工业年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从能源结构看,行业排放主要源于能源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煤炭消耗产生的排放占比已从2005年的35%大幅下降至3%;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力使用导致的排放占比从12%攀升至62%。这表明,中国纺织行业正在推进的全面电气化,正将终端减碳的关键需求转向电力供应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期推进的“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显示,绿色电力(绿电)作为核心减碳路径之一,其应用在纺织企业中正快速增长。2022年调研数据显示,已有66%的制造企业和25%的品牌企业开始使用绿电;绿电在企业总用电量中的占比也从2020年的1%上升至8%。其中,光伏及风光互补项目贡献绿电157吉瓦时,企业购买绿证对应绿电92吉瓦时。基于此趋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着力探索一个关键命题——构建支撑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可再生能源供给解决方案,以期从源头加速纺织低碳转型。为此,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FICCA)中国工作组于2023年度工作会议(广州)决定支持开展“集中式可再生能源投资可行性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为中国纺织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结合全球供应链可持续管理要求及中国本土供应链政策演变趋势,预测可再生能源需求规模、分析实现路径,并重点评估包括加大可再生能源供给在内的绿色投资的可行性与机遇。
作为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的创始支持组织和FICCA中国工作组秘书处,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于2024年正式启动本项目。项目重点聚焦外贸型纺织供应链核心五省(山东、江苏、广东、福建、浙江)及河南、湖北、江西三省,研究纺织企业直接投资于厂外可再生能源项目(即直接获取绿电)的可行性,并着重评估该模式在各省的经济性。同时,项目将初步估算中国纺织行业主要产业集群(省份)的总体绿电需求,为后续试点落地提供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纺织行业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评估:
分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纺织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可行性,评估其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及潜在环境效益。
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探讨:
梳理中国政府在绿色能源、碳交易等领域的政策体系,探索适用于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
碳中和实施路径制定:
基于纺织企业碳排放现状分析,提出可行的碳中和实现路径,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可再生能源投资有效降低碳足迹。
投资回报与风险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经济回报、潜在风险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