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项目是自2021年8月启动的“重塑包装-中欧合作赋能回收循环价值链项目”(以下简称“重塑包装项目”)的一部分。该“重塑包装项目”受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develoPPP.de专项资金委托,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主导执行,与多家私营企业合作(包括汉高、利乐、陶朗、芬欧蓝泰标签和农夫山泉),旨在通过试点先进的废弃物收集和分拣模式,重点关注生活源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生,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提升循环回收价值链,以促进包装行业的低破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由GIZ与欧睿国际联合发布,以中国生活源塑料软包装的回收利用和再生现状为切人点,深人分析了中国生活源塑料软包装回收再生行业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各塑料再生回收从业人员提供宝贵洞察。通过这份报告,我们期望能够促进政府、企业、NGO、高等学府等相关利益方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塑料软包装回收再生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1.生活塑料软包装在中国
软塑料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使其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技术发展,软塑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高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峻,塑料的最终处理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塑料制品生产的重要国家,中国拥有多样化的塑料软包装产品,废弃塑料软包装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面临着如何实现塑料软包装全价值链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1.1生活塑料软包装应用广泛,材质复杂
作为重要的材料品类,塑料被广泛应用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重要作用,从日常饮食、个护美妆、家清日用、物流快递,再到电子产品和汽车部件,不胜枚举,已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的塑料包装产品主要可分为硬包装(RigidPlastics)与软包装(Flexible Plastics)两大类别。塑料软包装由于符合包装行业“轻量”小包”的趋势,近年来快速增长,是塑料包装的重点发展领域,未来将成为包装行业的主力军。
本次调研对象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以塑料为主要原材料所制成的各种袋、套、包封等的薄膜类包装,如单一材质塑料袋(购物袋、快递包装袋等)、复合材质包装袋(食品包装、真空包装袋、冷冻食品包装袋等)、铝塑复合包装袋(薯片等膨化、油性食品包装袋等),不包含工业和农业加工及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塑料软包装。生活源废弃塑料指生活源塑料包装经消费者使用后丢弃的塑料。
据分析,2022年我国包装行业约消耗4920万吨塑料,其中,塑料薄膜类是软包装的主要品类,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0%,有近50%的薄膜用于包装。除去工业及农业生产加工活动中的包装,生活源塑料软包装产量为1720万吨,使用量为1600万吨[。
塑料软包装因轻巧便携而易于携带,并且具有优秀的耐摔性和防水性,主要被制作成塑料保护膜、塑料包装袋、泡沫塑料等,用于保护物品不受外界损坏或污染,是理想的包装材料,可提供多样化的包装方案,适用于多种场景,因此生活源塑料软包装的成分也非常复杂,根据公开信息,从原料结构看,目前聚乙烯(PE)类占比约为一半,其次有聚丙烯薄膜(BOPP)、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再生PE等。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