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VD患者血脂管理的未满足需求与建议.pdf

一、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形成脂质斑片状沉积物,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最后致使血流量减少或阻塞血液流出的一种疾病¹。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

居民第1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²。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以下病症³:

1)冠心病,例如心肌梗塞、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狭窄;

2)脑血管疾病,例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中风、颈动脉狭窄;

3)外周动脉疾病,例如酸行;

4)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例如腹主动脉瘤、胸降动脉瘤。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重大健康问题,患者规模庞大,是国民首位死因和主要疾病负担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为政府、社会、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全国现

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这些心脑血管疾病消耗了全国近17%的治疗资源、近18%的医保基金⁵。

随着我国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影响,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在低龄、低收入的群体中快速增长,且出现个体聚集趋势。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

病率为25.2%,血脂异常达到40.4%,均呈现上升趋势。

ASCVD患者血脂管理的重要性和降脂治疗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而在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键因素’。LDL会在动脉壁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通过降低LDL-C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加重和复发风险,即便在LDL-C已经较低的水平下,降脂治疗仍然能持续降低风险。

目前,药物治疗是ASCVD患者采用的主要降脂治疗手段。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以及PCSK9抑制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三种降脂药物。通常来说,他汀类药物是首选的降脂药物,在LDL-C无法达标的情况下,会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他药物使用,若仍无法达标,则会加用PCSK9抑制剂从而进一步有效降低LDL-C水平°。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