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售后服务数字化白皮书.pdf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出海已经成为企业扩大市场寻求新增长的普遍选择。随着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上的进阶,以及依托于国内制造业供应链优势和国际地绿政治变化等因素,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出海已经从“中国制造”进入到“中国智造”转型的新阶段。

在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时期,一些传统出海的企业由此前单纯的产品出海转向品脾出海,一些新兴的企业则定位于”天生全球化”,诞生起就瞄准海外市场。但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出海企业,他们都告别了曾经的低价竞争,品质和服务能力成为了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的新战略方向。

“企业出海,服务先行”,作为企业出海必不可少的一环,售后服务是决定品脾口碑与影响力的关键要素,尤其是随着企业出海的深入,业务规模的扩大,售后服务体系必然也要搭建完善以支撑销售乃至产品升级。然而海内外在业务以及部署环境上存在多维度的差异性,构建全球化售后服务平台需要考虑到海外本土语言、法规、商业环境以及适配企业海外业务模式。在此背景下,瑞云服务云通过汇集中国优秀出海企业售后服务建设的经验,推出了企业出海售后服务数字化白皮书。本白皮书探讨了典型行业企业在海外开展服务的挑战和数字化需求,并为企业数字化服务体系的搭建提供关键思路,以期能够为更多出海企业海外服务数字化体系的建设增添助力。

对中国企业而言,出海和全球化是企业打开新市场,打造长期竞争力战略选择,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中国企业出海最早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这期间伴随着中国制造由成本和人力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中国企业出海也经历了几大阶段。田

出海1.0阶段(1979-1984年):1979年国务院颁布15项改革措施,允许出国办企业,开启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企业出海主要是在海外一些指定地点设置交易代理机构,作为进出口贸易的渠道。

出海2.0阶段(1985-1990年):中国企业的跨国贸易活动呈现迅速而多样化发展,一些海外的代理机构转变成贸易公司。企业通过贸易活动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

出海3.0阶段(1991-2000年):中国企业在整合海外投资活动方面有迅速进展,而且贸易活动呈多元化发展,企业国际化快速成长。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在1998年到1999年期间制定了构建一个“三个三分之一”的经营架构的最初出海目标,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占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占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占1/3的战略规划。

出海4.0阶段(2001-2015年):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全球化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很多公司开始在海外市场建厂、投资和进行全球资源的整合。到了2010年以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次于美国,位居全

球第二。这期间,海尔集团在2005进一步提出开启“全球化品牌战略”,并从2012年开启全球并购,强调本土化,在海外建立本土化设计、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销售三位一体中心。

出海5.0阶段(2018年以后):通过前一阶段在收购和海外研发方面的布局,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出海进入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行的新时期,开启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阶段除了像海尔这样在国内市场发展成熟再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的老牌全球化企业,也出现了一批依靠国内供应链优势,以海外需求为核心主攻海外市场的“天生全球化”的公司,他们在技术和品牌上都影显出中国制造在新时期的旺盛生命力。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