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合并重组浪潮下的新格局.pdf

城商行作为我国银行业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在经历了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快速扩张、通过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再次加速和监管加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等发展历程后,进入了合并重组的新阶段;2020年以来,多个地方政府牵头推进城商行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化解金融风险并实现做大做强,四川银行、山西银行和辽沈银行陆续成立,同时,中原银行于2022年吸收合并原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和焦作中旅银行,进一步推动了城商行的合并重组进程;随着各地省级城商行改革重组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化解历史包袱的同时,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范围、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未来,预计辽宁地区城商行将进一步整合重组,同时山东、河北等城商行数量较多的省份或将陆续开启合并重组,以推动地方金融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城商行综合实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实体经济。

1.我国城商行发展历程

城商行前身为城市信用合作社,随着我国上世纪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我国步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呈多元发展趋势,地方企业对于金融服务需求激增,各地方加速设立城市信用合作社。在经过早期快速发展阶段后,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信用合作社逐步背离了合作制原则,且资金成本高、股权结构不合理、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风险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1995年,国务院决议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以规范、整顿我国金融体系秩序,我国首家城市商业银行——深圳城市合作银行(后更名深圳城市商业银行)顺势成立。

“重装上阵”,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快速扩张。在成立初期,城商行继承了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历史包袱“重装上阵”,通过债务重组、引入股东、规范管理等手段,各家城商行逐步处理了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并改善了经营模式,建立了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了“一级法人、两级经营”的管理模式。此后,城商行依靠自身地方法人机构决策链短、业务策略灵活以及地方政府项目资源倾斜等优势,其业务规模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

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再次加速城商行规模扩张,头部城商行迈入“万亿”资产规模台阶,城商行“中小不小”。随着城商行的良好发展,其在经营当地积累了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形成了较强的业务竞争优势,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商行开始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在“规模信仰”的加持下,城商行开始寻求“走出去”的经营模式,纷纷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部分经营较好的头部城商行开始跨省设立异地分行,规模拓张再次提速,经营实力整体有所增强;且我国多家城商行入选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城商行整体呈现“中小不小”的局面。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城商行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开,各家城商行的规模、抗风险能力出现分层,头部万亿级别的城商行在业务规模上已超过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被选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亦有部分下沉区域的城商行资产规模不足200亿元。

高速发展下带来新的隐患及挑战,城商行之间经营实力拉开差距,信用分层加

剧。在城商行快速崛起的背后,亦埋下了部分风险隐患。跨省经营的城商行随着经营管理半径的延伸,对其科技水平、管理制度、风险管控能力均提出一定挑战;此外,在“牌照信仰”及“规模信仰”的加持下,部分扩张激进的城商行出现了“资产端投资银行化,负债端存单化”的现象,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占比反而下降;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宏观经济下行,部分区域经济持续低迷,作为地方法人机构的城商行业务经营及资产质量均受到一定冲击,我国城商行逐步呈现区域化信用分层的情况。2019年,包商银行宣布破产,这一标志性事件在引起外界对于我国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担忧的同时,亦为央行及监管层敲响了对于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及风险化解的警钟;此外,包商银行事件暴露了我国部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和内部人控制方面的问题,公司治理与内控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中小银行的信用分层。

监管加强规范管理,倡导中小银行回归传统业务服务地方经济,稳步推进城商行化险改革。随着地方城商行经营风险逐步暴露,监管层及时刹车,出台多项监管政策对城商行业务发展进行规范。2020年,央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当在住所地范围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同时倡导中小银行回归银行传统业务,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包商银行重组工作落地、蒙商银行筹建完成也为地方中小城商行化险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样本意义,监管开始着手稳步、积极推进城商行化险改革工作,对于部分资本实力弱、市场竞争力弱、公司治理体系差、抗风险能力弱的银行统筹采用合并重组或吸收合并等方式化解历史包袱,提升其资本实力。

重组整合拉开化险改革序幕,重洗城商行分布格局。2020年包商银行破产,蒙商银行新成立,拉开了监管对区域性城商行格局洗牌的序幕,四川、山西、辽宁省内的中小城商行陆续开始整合、重组,中原银行亦吸收合并了三家省内城商行,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商行数量降至125家。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城商行分布广泛,31个省级地区至少拥有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其中辽宁、山东、浙江等省份城市商业银行数量较为集中,重庆、南京、武汉、厦门、宁波等16个地级城市拥有不止1家城市

2. 我国城商行经营特点

服务一方经济,经营区域特性较强。从经营定位来看,城商行是地方区域主要的金融资源储备,肩负着为地方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使命,其业务经营理念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联系紧密,经营状况也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相关性较高,整体经营上具备较强的区域特性。具体来看,城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当地业务经营上存在地缘及人缘优势,客户资源上往往会受到地方政府一定倾斜,相对能够容易获得地方优质国企的客户资源;其次,城商行作为多年扎根本土的金融机构,对经营区域内重点企业经营状况了解程度较深,这使得其在当地的业务拓展、风险防控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信息优势;此外,城商行是地方一级法人机构,决策链条相较于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更短,能够较为灵活的调整业务策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政策调整、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