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央国企“十五五”企业战略规划编制实战指南:7大工具+案例,破解企业战略迷局.pdf下载

(一)价值创造考核导向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期间,国资监管从重规模向重质量效益转变,政策明确要求国有企业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企业考核指标体系进(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速一步完善,从传统财务核算指标转变为涵盖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营业收现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一利五率”,国有经济增加值也成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与战略执行力的新标准。企业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资委密集发布政策,要求加快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路性新兴产业集中,明确中央企业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达到35%的目标。在9+6产业方向(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大未来产业)中,企业将深入分析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网络,精准挖掘合适业务赛道,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强化“核心功能”与“主责主业”,履行产业引领使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布局电池技术创新、智能网联系统研发等关键环节,推动产业发展。
(三)提升战略能力,应对全球竞争
国家对国有企业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寄予厚望,对其前瞻谋划布局能力、全球化视野与趋势把握、原创技术的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协作网络生态构建等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将以更全球的视野和更敏锐的洞察力,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布局方面,更加注重市场机遇与风险识别,系统性配置全球供应链,加强ESG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绿色竞争力,应对欧美绿色壁垒。
(四)科技创新持续深化
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部分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十五五·期间,企业将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核心位置,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大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众多原创技术的“策源地”。
(五)产业融通发展加强
在“十五五”产业整合浪潮中,企业将通过并购整合进一步强化“龙头”地位,精心设计投并购模式和投后管理赋能机制,确保并购后资源整合和效益提升。构建产业链创新生态,发挥“链主“角色,赋能中小企业,通过深度合作协同推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在5G通信产业链中,企业将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