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行业作为半导体核心赛道,正站在新一轮景气周期的起点。AI算力、终端智能化、汽车电子等需求爆发,推动存储容量和性能持续提升。国际原厂减产保价,国产厂商加速技术突破,国产替代从“可选”变为“必选”。从NOR Flash到NAND Flash,从利基DRAM到HBM,从主控芯片到存储模组,中国存储产业链正迎来全面崛起的历史性机遇。未来几年,将是国产存储厂商“技术+市场”双突破的关键窗口期,具备核心技术、产品布局和产能能力的公司,将很可能成为这一轮产业变革的最大受益者。
沿着以上产业发展趋势,我们将具体聚焦存储行业,对行业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梳理。首先,我们将从存储行业行业概况、市场现状、供需格局出发,对存储行业进行基础梳理;其次,我们将聚焦产业链、相关公司发展布局层面,对存储行业进行进一步分析;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将会对存储行业在未来发展层面上的技术趋势、市场机遇及整体产业前景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大家从具体问题,加深对存储行业的认知,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现阶段及后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行业概况
1、存储器是数字信息的载体,是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储器是数字信息的载体,是IT基础设施三大核心板块之一。半导体存储器也叫存储芯片,是指利用磁性材料或半导体等材料作为介质进行信息存储的器件,其存储与读取过程体现为电荷的贮存或释放。它是电子系统中存储和计算数据的载体,是应用面最广、市场比例最高的集成电路基础性产品之一。据忆恒创源招股说明书,IT基础设施总体分为计算、存储和通信三大板块,分别以处理器、存储器、交换机/路由器等为核心产品。数字经济的发展与IT基础设施产业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而存储板块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具备先导性和需求刚性,数字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推动存储行业蓬勃发展。存储器构成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方面,据WSTS,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6305.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其中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5395.05亿美元,占比达85.6%。存储器作为集成电路重要分支,2024年市场规模为1655.16亿美元,同比增长79.3%,占集成电路比重达30.68%。
存储器分类:易失性存储、非易失性存储。按照是否需要持续通电以维持数据,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易失性存储和非易失性存储。其中易失存储芯片主要包含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非易失性存储器主要包括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闪存存储器(Flash)和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寄存器(EPROM/EEPROM)等。
易失性存储:主要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需要维持通电以临时保存数据供主系统CPU读写和处理。由于RAM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高速读写,因此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媒介。
RAM根据是否需要周期性刷新以维持数据存储,进一步分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需要在维持通电的同时,通过周期性刷新来维持数据,故称“动态”存储器。DRAM结构简单,因此单位面积的存储密度显著高于SRAM,但访问速度慢于SRAM;此外,由于DRAM需要周期性刷新以维持正确的数据,因此功耗较SRAM更高。DRAM作为一种高密度的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作CPU处理数据的临时存储装置,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服务器等主流应用市场。
非易失性存储:主要指只读存储器(ROM),无需持续通电亦能长久保存数据。早期的ROM产品信息首次写入后即固定下来,以非破坏性读出方式工作,只能读出而无法修改或再次写入信息,故称“只读”存储器。ROM经过不断演变发展,经过掩膜只读存储器(Mask 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快闪存储器(Flash)等阶段,已经突破原有的“只读”限制。
2、存储行业市场空间大,周期属性明显
存储芯片相比其他半导体品种周期性较强,一般以3-4年为一个周期。以2023-2024年为例,2023年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为923亿元,同比下滑29%,2024年市场规模为1655亿元,同比增长79%;相比之下2023-2024年半导体总体市场规模增速为-8%/20%。同时,存储厂商自身毛利率变动也非常明显,以存储大厂美光、海力士为例,两家厂商23Q1、23Q2毛利均为负数,而2025年海力士毛利率修复到50%以上,美光毛利率则接近40%。
相关人士认为,存储行业的强周期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技术端: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存储器的代际标准一般以JEDEC固态技术协会标准为主,核心指标包括电压、传输频率、存储容量等。以JEDEC最近发布的LPDDR6标准为例,LPDDR6采用双子通道架构,可实现灵活的操作,同时保持32字节的小访问粒度,同时采用比LPDDR5更低电压、低功耗的VDD2电源供电。因此,各家存储厂商同代产品性能差距不会特别大,使得存储芯片具有一定大宗商品属性。
存储行业为寡头市场,全球市场基本被3-5家大厂垄断。根据TrendForce,DRAM市场被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垄断,25Q2CR3份额超过90%;Nand Flash市场主要供应商有三星、海力士、凯侠、美光、闪迪,25Q2CR5份额超过90%。大厂的扩产或减产对整体行业影响较大。
存储的主要下游是手机、PC等消费电子,这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周期属性,例如2020-2021年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销量增长明显,而2022-2023年间销量有所下滑。
3、历史复盘来看,本轮受AI驱动,持续性可能更强
从2016年开始,存储行业经历了三轮周期。总体来看,2016-2019年周期核心受益DDR4换代带来的价格快速上涨;2020-2023年周期核心受益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增长;2024年开启的新周期核心受益AI基建带来的需求增长。
2016-2017年,尽管手机、PC等消费电子产品销量并无明显增长,但手机游戏等应用的火爆对硬件内的存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手机游戏为例,根据CINNIC,2016/2017年中国手机网络游戏用户分别增长26%/16%至3.52/4.07亿人,手机游戏对手机的处理器芯片和内存芯片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内存正在从DDR3时代过度到DDR4时代,下游应用的需求推动DDR4渗透率大幅提升。原厂方面,2016年存储厂转向3D Nand Flash扩产,加深了市场对于DDR4供给紧张的预期。同时2016年三星西安工厂停电等厂务因素也进一步推高存储器价格。
2020-2021年,随着全球受到疫情影响,远程办公、线上网课等形式逐渐普遍,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销量大幅增长,其中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在2020年大幅增长27%。另外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对服务器需求也有所提升,根据IDC,2020/2021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分别增长3.9%和6.9%。2022-2023年消费电子销量有所下滑,存储景气度开始下行。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