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车载视觉专题报告:平价智驾时代崛起,国产替代加速.pdf

智能驾驶车载视觉专题报告:平价智驾时代崛起,国产替代加速
核心观点:
政策、成本、技术三者齐发力,城市NOA渗透率有望提升到15%,高速NOA有望渗透率超过60%。政策端,国家级立法与地方性法规密集落地,为域市NOA构建制度框架,推动高阶智驾商业化进程。国务院将《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纳入立法计划,北京、武汉等地出台地方性法规,为L3级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构筑法律基础。成本端,激光雷达、算力芯片等核心硬件成本快速下降,叠加车企自研能力提升,推动智驾功能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市场下沉。激光雷达单价从2017年的20万元以上降至2025年的2000元以下,算力芯片成本也显著降低。技术端,BEV+Transformer算法优化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成熟,域市NOA与高速NOA功能逐步完善。
车载摄像头量价齐升,国产替代加速。车载摄像头作为感知层核心部件,量(数量)与配(性能)同步升级。数量从不足5个跃升至11个以上,前视、环视等摄像头性能持续迭代,推动视觉感知精度与可靠性提升。800万像素高分辨率摄像头配合HDR高动态范围技术渐成主流配置,显著提升了复杂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感知精度。与此同时,国内产业链正加速突破关键技术壁垒,思特威通过车规级CIS图像传感器(SC530AT/SC360AT)实现核心器件国产替代,其M1系列ISP芯片更集成暗光降噪、4帧HDR合成及LFS线闪光抑制技术。技术的突破与商业模式的创断,正在深度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向大众市场渗透的“平权化”进程。
产业链竞争加剧,本土厂商崛起重构市场格局。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从2023年近60亿美元增至2030年13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69%。中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由2020年的4263万颗增至2023年的7200万颗,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1%,2025年中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预计将突破1亿颗,市场规模可达237亿元。车载摄像头模组海外市场由豪威科技(0mniVision)、安森美(Onsemi)等Tier1主导,但国内厂商如舜宇光学、思特威通过性价比和本土化服务快速渗透。智慧安防由思特威主导,2023年市占率为48.2%,逐步稳占全球市场。思特威智能手机CIS业务同比激增269%,实现高端替代。车载CIS传感器方面,安森美、索尼、豪威科技占据全球90%以上份额,思特威以8%的份额位列全球第四、国内第二。车载镜头领域呈现“一超多强”格局,舜宇光学市占率超38%,联创电子、欧菲光聚焦ADAS高附加值市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车载视觉高速NOA和城市NOA推动车载摄像头量配齐开。量:从之前的不到5个提升到11个以上;配:前视和周视、环视摄像头均升级。车载视觉领域因高速NOA和城市NOA的发展,推动车载摄像头在数量和性能上同步升级。建议关注在车载视觉领域具有优势的国产替代厂商,尤其是龙头企业作为车载CIS领域的重要国产厂商,其车规级图像传感器已全面嵌入比亚边、上汽、吉利等头部车企的智能驾驶系统,覆盖舱内DMS驾驶员监控、ADAS辅助驾驶及电子后视镜等核心场景,技术实力强劲,且业绩增长迅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国产企业在车载图像传感器等方面技术不断成熟,产品覆盖多种应用场景,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有望在智能驾驶车载视觉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法规进展不及预期、自动驾驶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产品价格超预期下行等。

一、智驾平权浪潮开启,车载摄像头受益
1.1政策、成本、技术三力共振,驱动城市NOA和高速NOA加速渗透
政策端:政策端落地驱动城市NOA普及。国家层面:域市NOA技术发展迎来系统性政策支撑。国务院将《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纳入2024年度立法计划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标志着自动驾驶领域立法进入快车道。本次修法由公安部主导,重点构建城市NOA应用的核心制度框架,针对道路测试资质审批、城市复杂场景通行规则、交通违法追溯机制及事故责任认定标准等关键环节建立明确规范。
为配合法律体系建设,国家同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工作,通过“立法+产业政策”双轮驱动加速域市NOA商业化进程。《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将自动驾驶安全标准升级为强制性国标,其中特别为城市NOA系统划定了技术安全基线:明确要求感知冗余度需达到L4级别,功能失效切换时延控制在300毫秒内,并建立覆盖夜间、雨雾等极端场景的量化测试体系。在验证机制方面,创新性构建”仿真测试+实车验证”双轨制认证体系。针对城市NOA高
频使用的自动泊车、紧急制动等核心功能,首次将虚拟仿真测试列为强制性检测项目,同时细化路测数据采集标准,形成从算法开发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质量闭环。数据安全治理成为城市NOA发展的新维度。新规建立覆盖OTA升级、高精地图下发、用户行为数据采集等关键节点的安全防护体系,特别针对城市道路三维建模数据制定跨境传输白名单制度,为智能驾驶系统在域市场景的规模化应用筑牢安全基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