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展望:区域经济3×3:进展、态势、抓手.pdf_下载

区域协调发展一头连着共同富裕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十五五”时期,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加速演进,内循环主体地位更为彰显,内在要求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报告从“十四五”进展、“十五五”态势与抓手三个角度出发,每个角度选择三个关键议题(3×3),对“十四五”区域经济进行回顾并对“十五五”进行展望。
首先,“十四五”区域经济进展怎么看?一是区域发展差距缩小方面进展不明显。南北方差距尽管整体有所改善但仍较大,南方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仍整体领先北方约30个百分点。除西部外,中部、东北与东部的相对差距均有所扩大。省际看,区域发展差距“十四五”后期呈扩大趋势。二是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执行较好。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为支撑,在区域发展专项座谈会及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相关区域发展政策文件基础上,各区域发展功能定位更清晰、优势互补更有效、联动共治更紧密、发展活力更充沛。三是区域发展体制机制迎来重要突破。中央和地方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相继成立助力破解区域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央地合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全国首部“飞出地”地方性法规出台,为区域合作互助提供全国样本。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更加完善,但粮食产销区横向补偿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其次,“十五五”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有哪些重大变化?一是“两个变局、一个飞跃”背景下,双循环格局中内循环主体地位更加重要,地方以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为代表的发展模式亟需调整,局部最优引致的合成谬误也需转变。以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统领,各地结合自身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被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央地关系将从以地方竞争为主转向中央更好统筹。其一是以增加地方财力,加强中央事权的同时地方重点转向公共服务,完善转移支付为抓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其二是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加强中央在战略性产业发展和宏观调控领域的职能,更好推动区域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三是以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标准、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获取、拓宽公共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高效使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为重点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扩容增效以托举机会公平。
最后,“十五五”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具体抓手?一是健全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一方面是以系统化、差别化、协同化、激励化为原则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另一方面是以区域重大战略为引领,深化细化上述地区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增强上述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空间承载力。二是完善区域发展战略体系。其一是各区域围绕区域发展定位纵深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海洋强国战略。其二是以区域重大战略为基础试点探索板块间重组整合以细化优化区域发展战略。可考虑将西部划分为沿边和腹地两个子版块,将东部细化为三个子板块。其三是从要素保障、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三方面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三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重点是完善中央地方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体制机制,深化区域对接联动,更好发挥区域战略叠加效应,完善市场一体化机制,区域合作与产业转移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

(一)区域发展差距仍存较大改善空间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领域取得的进展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南北方看发展差距虽小幅改善,但整体差距仍较大。GDP总量看,“十四五”以来,南北方GDP占全国的比重差距尽管小幅缩小但整体仍差距较大。南方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20年64.87%小幅下降至2024年的64.83%,对北方的领先优势由29.74个百分点缩小至2024年的29.67个百分点,但仍领先北方约30个百分点。人均GDP看,南北方人均GDP绝对差距整体不断扩大,但相对差距整体有所缩小。南北方人均GDP绝对差距由2020年的16193.5元上升到2024年的19817.7元。南北方人均GDP相对差距则由2020年的1.26缩小至2024年的1.24。四大区域看,西部和东部的相对差距改善,中部、东北和东部的相对差距有所扩大。GDP总量看,东部GDP总量与西部的比值由2020年的2.47下降到2.44,东部与中部和东北的比值则分别由2020年的2.38、10.32进一步上升到2024年的2.45、11.07。人均GDP呈现出相同趋势。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比值由2020年的1.67下降到2024年的1.65,中部和东北则分别由2020年的1.54、1.80上升到2024年的1.56、1.85。省际来看,“十四五”期间区域差距减小趋势不明显,“十四五”后期呈扩大趋势。为更好衡量省际间区域发展差距情况,报告以31个省历年人均GDP为基础,分别计算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组内极大值/极小值三个指标以综合评估“十四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差距。长时间尺度看,我国省际间发展差距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在开放政策带动广东、福建等初始发展省份较差省份迅速发展,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1999年,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的沿海省份迅速发展,拉大了与内陆省份的发展差距。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到2012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区域差距持续减小;第四阶段是2012年以来,或受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人口集聚效应突出、区域创新能力较强等影响,区域发展差距缩小趋势不明显,“十四五”后期反而有所加剧。以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组内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值看,相比2020年,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有所下降,但组内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比值则有所上升。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