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飞前夜:奠定中国eVTOL市场发展的时代基石
eVTOL全称为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一种具备垂直起降能力、依靠电机驱动的飞行器,它结合了直升机的垂直起降优势与固定翼飞机的高效巡航能力,同时具有低噪音和低碳排放的特点,更适用于低空应用场景,作为面向低空出行场景的新一代飞行器形态,eVTOL被视为重塑未来交通体系的关键方向之一,
从飞行器分类的维度看,eVTOL与直升机、短距起降航空器以及常规起降航空器存在差异,在电动航空的分支里,eVTOL又可以细分为多旋翼(multicopter,时速0-100公里/小时)、复合翼(lift+cruise,时速100-200公里/小时)、倾转旋翼(tilt-rotor,时速130-300公里/小时)等类别,与油电混合动力飞机、电动固定翼飞机等共同构建多元化的电动航空生态¹(参阅图1).
1.1关键技术突破,催生飞行器全新形态
eVTOL的诞生并非依赖单一技术的发展,而是电机驱动、分布式推进、全新构型与智能化系统四项关键技术共同突破的结果,这些底层技术的进步为飞行器设计与运行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也使得eVTOL首次具备了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化潜力,
·电动化:重新定义飞行动力来源
相比传统内燃机,电机驱动系统更为安静、清洁且结构简洁,大幅提升了eVTOL在城市内及低空空域运行的可接受性,同时,电机内部的机械部件更少,显著降低维护成本,提升运行可靠性,
·分布式:打破传统飞机设计边界
区别于主流的传统固定翼飞机的单发或双发设计,eVTOL通常采用更多数量的小型推进器分布式布局,从而提升了系统的冗余性和安全性,分布式布局使得飞行器在气动设计上更为灵活,支持如飞翼布局、共轴多旋翼等更高效或紧凑的形态,同时也为飞控智能化与姿态控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构型:专为低空飞行设计的架构
依托电机驱动和分布式布局,eVTOL的构型设计突破了传统固定翼的限制,能够灵活地进行低空飞行和悬停操作,在起降空间、航速、航程、安全性等多个维度上实现性能优化,多样化的构型设计衍生出丰富的产品线,能够覆盖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
·智能化:智慧安全的飞行操作
随着智慧传感、飞行控制算法、自动驾驶等技术的飞速发展,eVTOL的驾驶操控门槛显著降低,同时安全性和运营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在未来,智能化技术也将是eVTOL实现自主飞行和大规模调度管理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电动化、分布式、新构型与智能化四大关键技术的融合突破,是eVTOL从概念走向工程可行的技术基础,这些技术不仅赋予了eVTOL全新的设计空间和性能边界,也为其在不同场景中的落地应用扫清了障碍,
1.2多元场景涌现,驱动产品差异化发展
当前,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发与落地实践不断深化,中国eVTOL市场已逐步形成清晰的场景化分类,在设计逻辑、技术指标与应用模式上均呈现出随场景需求演化的差异化特征(参阅图2),本报告聚焦于载人eVTOL领域,即个人飞行eVTOL与出行eVTOL两大细分市场。载人eVTOL包含个人飞行eVTOL和出行eVTOL:
o个人飞行eVTOL;专为个人飞行体验设计的轻量化飞行器,主要应用于私人购买、周末短途自驾游、长途自驾游、低空观光、租赁等场景,当前主流产品以1-2人座机型为主,续航半径100公里以内,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
o出行eVTOL:定位为中长距离的空中出行工具,主要用于私人购买、商务包机、机场与高铁接驳等场景,当前主流产品以4-6人座机型为主,续航半径在70-500公里之间,时速可达130-300公里/小时,
载物/货运eVTOL:
定位为低空物流载体,以无人货运设计为核心,当前主流产品的载重量可达2-3吨,续航半径在70-300公里之间,时速130-200公里/小时,适用于“最后一公里”急件配送(如医疗物资、高价值电商包裹)与特殊地区物资运输(如海岛、山区),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完整报告已上传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及1年期精选报告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