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驱动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战略布局与全球视野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pdf

摘要
新能酒汽车出口是指将中国生产的新能酒汽车销往海外市场。2024年,中国斯能源气车出口量达128.4万辆,同比增长6.7%6,得益于技术创新、产业惦整合及政嫌支持。比重恤、蔚来等企业实破关键技术,提升免争力,同时,中国车企加速拓展亚洲、中东、控美等新兴市场,应对欧美政质调整挑战。政府通过补贴、信贷支持辱措麽降低企重出口成本,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多元化,中国新能酒汽车出口结构更趋稳定,市场规模持续旷大,出口均价与出口量共同推动行业增长。
I行业定义
新能源汽车出口是指将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通过整车、散件(CKD/SKD模式)及相关技术服务的形式销售至海外市场的行为。作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化的关键分支,该行业涉及产品交易、海外建厂、本地运营、品牌输出及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其兴起主要受全球绿色出行碳排放目标的驱动,同时伴随中国国内产能过剩及头部车企全球化战略提速等多重因素。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趋势下,中国企业凭借完的产业链、规模优势和技术突破,快速实现产品与品牌出海。新能源汽车出口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将产业链优势向全溢出,推动行业从“产品出口向“标准出口‘升级。
I行业分类
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行业分类主要基于出海方式分为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投资并购以及产业链出口。
根据出海方式分类
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方式主要包括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投资并购以及产业链整体输出。
整车出口
整车出口,即将完整新能源汽车直接销售到海外市场,此方式能够快速响应海外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零部件出口
零部件出口,即侧重于向海外供应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这有助于利用在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成本和技术优势,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投资并购
投资并购,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通过收购海外新能源车企股权,或对其直接注资,以此实现市场版图扩张,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开展本地化生产。
产业链出口
产业链出口,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将涵盖生产制造,销售推广、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布局至海外市场。
I行业特征
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行业特征包括商业模式多元化、技术与成本优势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全球市场分化加剧,全球化发展任重道远。
2商业模式多元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形成以整车出口为主、产业链协同出海为辅的多元化商业模式。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96,其中整车出口量达101.2万辆,同比上派17.99%,在商业模式上,企业不仅通过整车出口,还采用零部件出口、海外建厂、技术授权、合资运营等多元化方式。例如,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实现技术反哺,长城汽车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宁德时代在匈牙利投资73亿欧元建设100GWh电池工厂,
2技术与成本优势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
在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头部车企凭惜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使其在品牌质量、成本控制和出口竞争力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比亚迪、蔚来等头部企业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以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特别在超充网络上的布局,使得充电速度进入分钟时代”,采用高压平台的车型可以在10—15分钟内完成从10%到80%6的电量补能。同时,借助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整合,头部企业与供应商深度合作,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并有效控制成本,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前十名车企将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85%以上的份额,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使得中小车企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在此趋势下,中国头部车企正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凭惜技术和成本优势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3全球市场分化加剧,全球化发展任重道远
在欧美国家阶段性调整新能源战略背景下,亚洲、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地。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亚洲市场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超过40%。受整于东南亚、中东等区域政策支持与产品价格接受度,中国品牌加速在印尼、泰国、阿联酋等市场布局,并实现销量突破。然而,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频繁出现以及全球主要国家集体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贸易的保护措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构成严峻挑战。其具体表现为,英国将燃油车禁售时间推迟至2035年,德国取消购车补贴,美国放宽尾气排放及电动汽车销量目标,以及欧美车企也纷纷暂缓电动车生产计划。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需精准布局海外市场,持续提开竞争力,积极构建国内外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差异化战略拓展多元市场,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历程
新能源汽车出口行业的发展历程涵盖萌芽探索阶段、启动成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动荡调整阶段。2010-2015年为萌芽阶段,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的持续实施,以鼓励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新能源客车出口的增加,海外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认可逐渐提升。2016-2020年为启动成型阶段,中国政府展开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试点工作。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出口市场从欧洲扩展到东南亚和中东地区。2021-2023年为高速发展阶段,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推动,中国汽车出海快速发展,2023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拟发式增长。2024年至今处于动荡调整阶段,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达新高,欧美等主要国家提出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发展。
萌芽期·2010-01-01-2015-01-01
新能源汽车出口开始逐渐起步,这一阶段的出口量较低,但为后续国际化全面发展美定基础。2010年,比亚迪提出“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计划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同年6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措施。该阶段的出口多集中于商用车领域,例如比亚迪、宇通等车企少量电动公交车出口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初步试水海外市场。此阶段技术水平尚不成熟,企业“出海“意识较弱,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依赖政府项目援外或样车试点模式,缺乏市场化运营能力,尚未形成产业规模。2010-2015年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出口量不足1万辆。
处于产业初期探索阶段,整体出口体量极小;大量资金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链,为后续大规模出口奠定坚实基础;新能源客车在海外的运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直观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优势;出口尚未形成规模,市场化路径模糊;企业以试探性姿态参与国际市场,缺乏持续能力;政策驱动特征明显,商业模式依赖政府合作。
启动期·2016-01-01~2020-01-01
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海外市场扩大,出口量快速增长,技术逐步成熟,产品竞争力提升,开始进入更多国际市场,出口市场从欧洲扩展到东南亚和中东地区。2017年4月,中国政府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2020年,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持。国家加大补贴支持,推动动力电池、电控、电驱等技术体系完善;比亚迪e6,江淮iEV等纯电动车型实现小批量出口;宇通客车成为中国电动公交海外项目中标主力;企业逐步建立海外销售网点与售后服务网络。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1万辆,2020年出口量达到10万辆。
随着技术升级与产品质量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产业带动效应增强,出口的增长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加,市场认可度提高;这一阶段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显著增加,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出口车型从单一商用车向乘用车延伸,产品结构多元化;市场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市场导向,海外本地运营意识增强;企业具备基础的合规与认证能力,国际化能力初步建立。
高速发展期·2021-01-01-2023-01-01
全球疫情推动各国电动化加速,中国作为制造中心保持产供链稳定;比亚迪、上汽大规模出口至欧洲、东南亚;中国品牌进入挪威,法国等欧洲主流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具备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在整车出口快速增加的同时,相关零部件和配套设备对外贸易也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11月,中国国务院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优势。2021-2023年期间,新能源汽车出海推动中国汽车出海快速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出口量高速增长,市场份额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品牌影响力提升。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345%;2023年出口量突破120万辆,同比增长80%,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力量;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在国际上,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改变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出口市场从新兴经济体延伸至高标准市场,推动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技术进步推动产品竞争力提升,如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电池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步形成全球价格与产能优势。
震荡期·2023-01-01~至今
2024年1-12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9%,增速放缓。产业链协同发展,从产品出海转向生态共建”,比亚迪在泰国构建‘电池-整车·充电网络”闭环,宁德时代德国工厂采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华为“车路云一体化方案落地中东,形成技术、产能、标准全链条输出。欧美市场政策趋紧,英国将禁售燃油车时间推迟至2035年,德国取消电车补贴,美国调整2030年电动车目标;众多中国新能源车企开启海外投资建厂步伐,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奇瑞、吉利、上汽加快本地化投资与研发;企业普遍放缓盲目扩张节奏,关注海外盈利模型与长效机制。
2023年-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从高速扩张转向结构性调整,依托全产业链技术优势,加速向生态共建”转型,通过本地化生产与低碳技术突破应对欧盟反补贴税等贸易壁垒,实现从“规模驱动到“技术标准引领”的高质量跃升;出口形态从数量驱动转向体系竞争”,本地制造、本地营销成为新方向;国际市场政策不确定性提升行业风险溢价,出口布局趋于审慎与分散;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持续扩大海外市占率,马太效应加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