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收储业务专题研究-以济南和青岛为例.pdf

一、济南市及青岛市住房收储业务背景
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商品房库存积压明显,待售面积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去化难度。在央行和住建部等部门发布的房地产刺激政策中,多次提到支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使得地方收储成为热点话题。进入2023年以来,中央在配套资金及财政政策方面数次表态支持住房收储。住房收储是指政府或国有企业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收购市场上已建成但尚未出售的商品房,并将其转化为保障性住房或用于其他公共用途的行为。截至目前,517新政后,住房收储政策已在全国超60个城市推行,但绝大多数处于计划阶段,部分公布了具体的收购方案,整体推进依然缓慢。本文试从青岛市及济南市经济发展现状、人口流转,房地产市场概况等方面入手,说明青岛市和济南市两地住房收储业务推进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1、两地住房收储环境
青岛市和济南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实力强,为住房收储业务提供持续支撑。青岛市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2020-2024年,青岛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在山东省各地市中排名第1位,GDP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青岛市GDP占山东省GDP总量的16.9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8(从高到低排序)。济南市为山东省省会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2024年济南市GDP占山东省GDP总量的13.72%,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9(从高到低排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9(从高到低)。两地常住人口规模较大且人口持续净流入,新市民²和青年3群体规模较大,为后续开展住房收储业务提供需求支撑。人口规模及变动趋势是影响住房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人口结构能够影响住房需求类型。2020-2024年,青岛市和济南市常住人口数量均持续增长,在山东省各地市中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3位、在全国各地级市分别排名
第17位和第25位。截至2024年末,青岛市和济南市常住人口分别为1044.25万人
和951.5万人:城镇化率分别为78.87%和76.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4,青岛市和济南市15-34岁(含)下常住人口规模分别为255.56万元和246.55万人。扩大保障房供应、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成为两地完善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为住房收储业务推进提供了政策环境和操作空间。202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配售型保障房要加大力度,再帮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实现安居。同时要着力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济南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项目150个左右,适度规模建设配售、配租型保障房:青岛市2024年住房保障工作年度计划指出新开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6万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不少于1万户。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