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依据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深度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及社会服务管理等全链条,重塑产业格局、革新生活图景、驱动社会治理模式升级。数据资产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正以蓬勃之势成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激活数据资产价值潜能,有效防范价值应用风险,财政部重磅发布《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财资〔2024)167号〕。该方案以2025年初至2026年底为试点周期,遴选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中央部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以及北京、湖南、河北等地方财政部门参与试点。聚焦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授权运营、收益分配、交易流通等核心环节,全力探索高效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推动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标准体系与运行机制日臻完善。
在国家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战略指引下,浙江、安徽、河北、广西、湖北、贵州、湖南七省勇立潮头,率先出台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围绕“确权-登记-入表-流通-应用-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链条,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实践,为全国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提供鲜活样本。与此同时,北京市、上海市两大直辖市,以及大连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度参与试点探索,共同聚焦重点环节攻坚,致力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全国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的完善注入强劲动能。
(二)政策解读
2024年12月27日,财政部重磅发布《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财资〔2024〕167号〕,这一方案的出台意义深远。方案以2025年初至2026年底为试点周期,精心遴选了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中央部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以及北京、河北、大连、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深圳、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方财政部门参与试点。其核心目标在于围绕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授权运营、收益分配、交易流通等关键环节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规范数据资产管理流程,形成全面且实用的数据资产管理全过程工作指引,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数据资产应用标杆和典型案例,为后续在全国范围内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强化数据资产管理积累宝贵经验。
从试点内容来看,编制数据资产台账要求试点单位依据数据资产定义,系统梳理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形成规范台账,从而清晰掌握自身数据资产状况,为后续管理与应用奠定基础。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尤其是对纳入授权运营范围的公共数据资产,严格按照资产管理要求登记,保障数据资产合法合规使用,为交易流通提供法律支撑。完善授权运营机制,鼓励试点单位探索整体授权、分领域授权、依场景授权等多样化模式,让符合条件的主体依法开展运营,激发数据资产活力。健全收益分配机制遵循“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以协议约定各方收益比例,灵活配置分配方式与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的积极性。规范推进交易流通方面,鼓励探索多样化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合理的公共数据资产价格机制,同时强调通过数据交易所等机构加强供需对接,促进场内公开交易,实现数据资产价值。
该方案的发布,是我国在数据资产管理领域的重要创新与实践。它标志着我国对数据资产价值的重视提升到新高度,将有力推动数据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试点探索,有望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可复制推广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术语定义
(一)数据
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例如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网页、数据库、传感信号等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
(二)数据资源
具有价值创造潜力的数据的总称,通常指以电子化形式记录和保存、可机器读取、可供社会化再利用的数据集合。
(三)数据资产
特定主体合法拥有或者控制的,能进行货币计量的,且能带来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的数据资源。
(四)数据资源化
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和规则,通过理、汇集、整合、转换等方式逐步实现数据积累形成可用数据资源的过程。数据资源化的目的是使数据具有利用价值、提升数据质量并保障数据可用。
(五)数据资产化
是指逐步把数据资源进行价值计量后确认为数据资产的过程。数据资产化的目的是确认数据资源的经济价值并使其成为企业资产。
(六)数据资产护照
数据资产护照是一套以合规安全为核心、多维度赋能数据资产管理与流通的创新体系,通过“安全屋-数据合规审计卡”为中心枢纽,串联“资产卡”“质量分”“场景库”“估值表”四大功能模块,构建起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体系。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