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加速重构的时代背景下,气候投融资作为金融与环境领域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已成为撬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杠杆。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新型金融工具,通过价格信号调节与政策机制激励,系统性引导社会资本向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能源、生态修复等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汇聚,构建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护城河,为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撑。
我国自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地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出多元化金融产品和创新融资模式,在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绿色低碳产业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气候投融资案例,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基于此,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中节能课题组一道,开展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创新投融资机制及模式研究,将国内颇具代表性的金融实践汇聚成本报告。
报告聚焦中国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通过走访、梳理,总结提炼出不同资源禀赋地区的多样化创新机制及投融资模式,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促进全国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实践样板。
2025年4月
中节能课题组
形成精准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创新多元化气候投融资机制与模式,是气候投融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创新”。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强调“开展创新示范推广,发挥创新对绿色转型的关键引领作用。创新和优化投资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转型相关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强调探索多元化气候投融资工具和服务体系,支持发行气候主题债券,发挥投资基金、信托基金等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在国家良好政策背景下,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探索,紧抓试点先行先试优越条件,大力推进气候投融资项目融资落地。
本报告选取了9个来自不同试点地区的金融创新案例,涵盖信贷、债券、基金、保险、期货、REITs等各类金融工具,涉及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EOD)、投贷联动、财政资金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等模式。希望通过这些颇具代表性创新方案的实施,为更多地方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