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棉花资源,其棉纺织产业近年来在政策支持、资源优势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棉纺织产业已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新疆棉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技术趋势,中国棉纺织高质量发展智库近期在新疆进行了系列调研,走访南疆阿克苏、喀什等产业集群,组织召开“2025新疆纺织行业形势分析与发展技术趋势智库研讨会”,参与协办“白鲨·金猫杯”第九届棉纺创新技术(新疆)研讨会,以走访企业、专家面谈、会议研讨等多形式,对新疆棉纺织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报告公开发布,所涉数据及意见,仅供交流参考。
2产业规模
2.1棉花产业:棉花产量稳定,品质持续提升
新疆棉花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首位,是我国棉花产业的核心产区。2024年,尽管受到部分地区气候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有所调减,但凭借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棉花产量依然保持稳定。2024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672万亩,占全国的86.3%,产量568.6万吨,占全国的92.2%。新疆棉花为保障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棉花的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均单产达到154.9公斤/亩左右,较去年增长约7.6%。高品质棉花的产出比例也有所增加,其中棉花长度28mm以上占比98.1%,同比提升0.9%,细绒棉平均长度29.45mm,与上年同期持平,马克隆值A+B级占比93.1%,同比提升1.3%,断裂比强度、平均断裂比强度等指标均有提升,棉花品质为近6年来最好,这为新疆棉纺织产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原材料保障。棉花就地转化率从2014年的11%提高到2024年的42%。棉花加工实现多环节异纤检测,有轧花厂通过使用双清智能基于机器视觉的籽棉异纤分拣机三丝投放检出率高于80%,使皮棉的异纤含量在可控范围之内,有效保障了高品质棉花的分拣效率。纺纱企业通过异纤检测,异纤分拣机确保棉花加工品质提升。新疆地域广阔,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有差异,导致新疆棉花含糖量存在差异,纺纱企业关注含糖量对纺纱工艺的影响,企业依据需求可选择空间较大。
2.2纺纱规模:纱锭规模持续扩张,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1000万锭
新疆棉纺产业的纱锭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底,全疆纱锭数从2014年初的700万锭增加到2024年底的2910万锭,较去年新增461万锭(其中:环锭纺215.5万锭、气流纺24.54万头)。新增纱锭中,先进的紧密纺、赛络纺等新型纺纱设备占比达到70%。从区域分布来看,阿克苏地区纱锭数量达到750万锭,成为全疆纱锭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次是库尔勒地区,纱锭数为550万锭。在新增纱锭的企业中,大型棉纺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2024年新疆棉纱产量276.75万吨,同比增长16.4%,位居全国第四,与棉纺第一大省山东还有233万吨的差距,尚有2000多万锭的产能扩张空间。
2.3织机规模:织机数量增长迅速,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延链、补链、强链的政策推动下,新疆织机数量增长迅速,织机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截止2024年底,全疆各类织机总数达到6.24万台,2024年新增2.76万台(其中:喷气织机9006台、喷水织机8487台,针织圆机2803台、电脑横机3720台,袜机3580台)。从织机类型来看,无梭织机占比达到85%,较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其中,喷气织机数量最多,达到4.5万台,喷水织机为1.5万台。织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企业引进了具有自动换纬、自动检测等功能的智能织机。在一些新建的纺织工厂中,智能织机的占比甚至达到了100%。这些智能织机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4下游配套:印染、服装、家纺等产业规模逐年递增
新疆棉纺织产业的下游配套产业不断完善,印染、服装、家纺等产业发展迅速。2024年,新疆印染产能达到30亿米,较上年增长10%。印染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加大,许多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环保型印染设备,实现了节能减排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服装产业方面,全疆服装产量达到7亿件,同比增长15%。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服装企业,产品涵盖了休闲装、运动装、职业装等多个领域。家纺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家纺产品的产值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20%,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包括床上用品、窗帘、地毯等。近10年来,新疆承接东中部地区纺织服装企业1200余家,是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最多的省区,2024年从新疆口岸出口的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等出口额达1094.8亿元,同比增长1.8%,位居全国第六。
3区域布局及产业集群
新疆纺织产业布局深度调整更趋集中,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新疆棉花生产进一步向25个主产县集中,兵团植棉团场由103个调减到78个。25个主产县棉花产量占全区棉花总产量90%以上,为纺纱产业提供了更集中的优质原料供应,促使纺纱产业向这些地区集聚。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形成了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性纺织服装基地为主导,各地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集聚效应增强。新投集团与喀什市人民政府签署100万锭棉纺项目投资协议,将打造涵盖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的全产业链集群。中泰纺织集团在库尔勒和阿拉尔分别建设80万锭和40万锭纺纱项目,拟在乌鲁木齐纺织交易中心新建100万锭项目。数智世界将在乌鲁木齐建设50万锭项目。兵团在一师阿拉尔市、八师石河子市、草湖项目区、三师图木舒克市4个区域布局建设纺织印染产业,建成印染企业10余家,可配套生产色织、针织面料、毛巾、织袜等下游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了产业链的韧性和协同效应。
3.1喀什
喀什地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棉纺织产业。喀什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与多个中亚国家接壤,具有便捷的对外贸易通道。在产业定位方面,喀什主要发展服装加工和家纺生产,产品主要面向中亚、西亚市场。在发展规划方面,喀什致力于打造国际服装家纺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多个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喀什经济开发区纺织服装产业园吸引了浙江、广东等地的多家服装企业投资建厂,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到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园区内还配套建设了物流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次调研的克州润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支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喀什齐鲁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新疆恒益纺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东纯兴集团主要经营棉花加工、新型纤维、棉纱、织布、针织、家纺、服装、产业用纺织制成品织造加工生产和销售,完美集合了喀什地区特有的资源禀赋,在棉纱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区域优势结合的差异化产品。喀什正全力打造从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设计、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集群。
3.2阿拉尔
阿拉尔市以发展化纤纺织一体化产业为重点。阿拉尔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为化纤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在产业定位方面,阿拉尔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目前,阿拉尔已建成多个化纤纺织项目,其中2023年3月19日,新疆宇欣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30万吨聚酯纤维、加弹、织造以及公用工程等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新疆聚酯纤维制造的空白。在发展规划方面,阿拉尔将进一步加强化纤产业与棉纺织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计划引进更多的化纤下游加工企业,生产高档化纤面料、功能性纺织品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3.3阿克苏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重要的棉花产区,也是棉纺织产业的集聚地。阿克苏以棉纺织产业为核心,逐步向印染、服装等下游产业延伸。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目前已形成323万锭纺纱、1万台织机、4000万件(套)家纺服装产能规模,近年来纺织工业城持续加大纺织、印染、服装、家纺等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致力于打造新疆综合型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产业定位方面,阿克苏旨在打造全产业链棉纺织产业集群。目前,阿克苏已形成了从棉花种植、收购加工到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在发展规划方面,阿克苏将继续加大对棉纺织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本次调研的阿克苏天翔家纺有限公司已形成30万锭纺纱、2.5万锭倍捻、1000台高档家纺喷气织机的生产规模。主要生产215~100S精梳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各类高档股线类品种,以及60S~1285各类服装、家纺面料。作为兰溪援疆项目新疆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现已完成建设15万锭纺纱、720台喷气织机两个生产车间。阿克苏友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锦纶、涤纶5万吨、针织坯布2万吨、梭织坯布5000万米,预计年产值15亿元,带动就业约1000人。新疆际华服装科技有限公司隶属新兴际华集团,公司现有12条服装智能吊挂生产线,年产各类服装300万套(件)。这些项目投产将填补阿克苏地区锦纶材料的空白,满足当地服装面料的多样化需求,有效助力阿克苏地区纺织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3.4库尔勒
库尔勒地区依托其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高端纺织品。库尔勒拥有丰富的棉花和粘胶纤维资源,同时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在产业定位方面,库尔勒主要发展高档棉纱、功能性面料等高端纺织品。目前,库尔勒已建成多个高端纺织项目,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一些企业生产的高档棉纱,被广泛应用于高端服装品牌。在发展规划方面,库尔勒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产品趋势
4.1纯棉
纯棉产品一直是新疆棉纺产业的传统优势产品。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纯棉产品也在不断升级。2024年,新疆纯棉纱产量达到180万吨,占纱线总产量的65%。纯棉纱产品在支数方面呈现出向高支化发展的趋势,32S以上的高支纯棉纱产量占比达到40%,较去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在产品质量上,通过引进先进的纺纱设备和技术,纯棉纱的条干均匀度、强力等指标得到显著提升。许多企业生产的纯棉纱达到了乌斯特公报5%的水平,能够满足高端服装面料的生产需求。
4.2粘胶
粘胶产品在新疆棉纺产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加。2024年,新疆粘胶产量达到45万吨,占纱线总产量的16%。粘胶具有柔软、光滑、吸湿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等领域。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舒适的追求,粘胶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疆的粘胶生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投入,开发出了多种功能性粘胶产品。一些企业生产的抗菌粘胶纱,采用了特殊的抗菌整理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深受市场欢迎。
4.3涤棉混纺、粘棉混纺
涤棉混纺和粘棉混纺产品在新疆棉纺产业中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2024年,涤棉混纺纱产量达到35万吨,占纱线总产量的12%;粘棉混纺纱产量为20万吨,占纱线总产量的7%。涤棉混纺和粘棉混纺产品结合了不同纤维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皱性和舒适性。近年来,这两种混纺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产品开发方面,企业不断优化混纺比例,开发出具有不同性能特点的产品。一些企业生产的高比例涤棉混纺纱,具有较好的挺括性和耐磨性,适合制作工装和户外运动服装:而高比例粘棉混纺纱则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和吸湿性,适合制作内衣和夏季服装。随着新疆聚酯纤维、长丝及PX项目的顺利投产,新疆棉纺产业将逐步形成以纯棉、涤棉、粘棉产品三足鼎立的全新态势。
5棉纺织装备情况
5.1纺纱装备:拥有领先的智能纺纱装备1000万锭以上
新疆棉纺织企业的纺纱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的纺纱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了据解,新疆现有纺纱装备中,有1000多万锭属于全球领先的高智能化装备。目前,全区90%以上的纺纱企业采用了新型纺纱设备,其中紧密纺、赛络纺等设备的占比达到50%。这些先进的纺纱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紧密纺设备能够有效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的强力和光泽度:赛络纺设备则能够生产出具有特殊风格的纱线,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自动化程度方面,许多纺纱企业实现了从清花、梳棉到并条、粗纱、细纱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5.2织造装备:无梭织机占比达85%
新疆织机的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无梭织机成为主流设备。目前,全疆无梭织机的占比达到85%,其中喷气织机和喷水织机的应用最为广泛。喷气织机具有车速快、产量高、品种适应性强等优点,适用于生产各种高档面料:喷水织机则具有能耗低、噪音小、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主要用于生产化纤面料和轻薄型织物。在智能化方面,许多织造企业引进了具有自动换纬、自动检测、自动修织等功能的智能织机。这些智能织机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些智能织机还配备了物联网模块,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5.3其他智能化装备应用情况
除了纺纱和织造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外,新疆棉纺织企业还广泛应用了其他相关智能化装备。在棉花采摘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智能采棉机。智能采棉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采摘效率高、采摘质量好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采摘效率。目前,新疆棉花机采率已经达到90%以上,其中北疆地区机采率接近100%。在棉花加工环节,智能化的轧花设备、清弹设备和打包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这些设备能够实现对棉花加工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在仓储物流环节,一些企业采用了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通过这些系统,企业能够实现对库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优化物流配送路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新型防火安全智能化系统从抓棉机到滤尘,实现全方位保护与信息化管理,确保所有火情探测点“永远在线”。数智世界应用建模仿真、异构模型融合等技术,构建数字孪生系统,开展物理工厂和虚拟层级的建设、产线、车间、工厂等不同空间实时映射和交互。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