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而行:2040年全球汽车行业前景展望.pdf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段漫长的变革期,且这场“风暴”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平息。在未来十五年里,新技术和地缘政治将持续从根本上改变市场,扰乱供应链。行业重心也将发生转移。到2040年,汽车行业会由亚洲国家主导吗?亦或是西方企业王者归来?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汽车行业从业者必须精准洞察影响行业未来十五年的核心趋势。虽然许多人曾经认为全球变革将朝着共享出行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个变化可能只局限于大城市地区,而这些地区仅贡献了不到10%的全球私家车总行驶里程。那么,汽车行业的未来将通向何方?
我们从众多市场趋势中抽丝剥茧,梳理出决定汽车行业变革的四大关键趋势。这四个趋势的英文首字母组合可以缩写为“PACE”:汽车市场将在全球呈现多极化(Polarized)的局面,而非以往的全球化。自动化(Automated)将持续重塑行业及其供应链,其中最核心的驱动要素则是高级别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AI)的大规模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将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研发、销售和售后等环节。互联化(Connected)使车辆成为“车轮上的电脑”。同时,电气化(Electrified)也会使电动车(EV)对燃油车(ICE)的替代加速—-我们预测,基准场景下,2040年全球纯电汽车的新车销量渗透率将达到68%,而保守场景下渗透率也将达到63%;不同场景的出现也取决于不同区域的电气化水平。
区域差异上,销量和收入来源正转向中国和“全球南方”市场,成熟市场的新车销售则已达到“峰值”。我们将在接下来篇幅里分享对各地区未来收入池的详细预测,并为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提出具体建议。
道阻且长,过程中一定还会出现意外与波折。这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比赛–企业必须适应长期变革,稳步前行。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产业内部的话语权平衡正被重塑。新势力从传统玩家手中强势抢夺市场份额;汽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也上升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汽车行业已然来到了需要反思战略重点的关键时刻。未来十五年,这个行业将如何演变?哪些因素将推动变革?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又该如何为这场“马拉松”做好准备?
传统视角上,汽车行业玩家会预测未来出行模式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长期战略——例如预计私家车整体销量和保有量会下降;某些头部企业会转型成为出行服务提供商或相关供应商。事实上,汽车行业里曾普遍认为共享出行等创新解决方案将替代以私家车为基础的出行需求,这一观点被许多行业预测机构所采纳,在2010年代中期尤其明显。
我们分析了全球汽车行业的现状,发现出行模式的转变速度远低于预期。目前出行模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大型城市,而这些区域的私家车行驶距离仍低于全球总距离的10%。即使在大城市中,新出行方式的渗透也并未达到当初的预测,这也证实了汽车行业对变革速度的预期过于乐观。很显然,人们曾经普遍期待的重大行业颠覆不大可能在2040年之前发生:变革会发生,但并非以预期的速度发生。我们需要用更加细化的方法来理解出行模式的变化——这种方法要能辨别出城市与郊区/乡村之间的行为差
异。▶A在2040年之前,以总出行里程数定义的出行需求预计将在全球大多数地区保持2%至3%的年复合增长率。驱动该指标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和人口的发展。相比之下,远程办公普及或线上购物增加等技术与社会变革相关的因素对整体出行需求的影响较小。
大型都市区域会出现新的交通方式,如城市空中出行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出现,以及微出行(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和共享出行服务的普及。它们会在未来十五年间减少对私家车的需求,但对于汽车销售的整体影响十分有限。全新出行方式的规模有限,而且运营范围较小。微出行虽然在使用次数上会有所增加,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它们更多是对私家车使用的补充,而非替代。新的法规可能对车辆使用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拥堵费和车辆禁行区的设立。不过这一情况因城市和地区而异。例如,美国目前没有任何城市对车辆采取重大限制措施,但多个欧洲城市已完全禁止私家车辆进入市中心区域。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