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开源鸿蒙技术框架-白皮书(25H1).pdf

前言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建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2024年我们发布了《建筑开源鸿蒙互联参考架构》白皮书,初步探索了开源鸿蒙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思考。基于OpenHarmony的底座技术体系,我们提出了建筑开源鸿蒙互联参考架构,并结合华为、行业客户、生态伙伴的实践提出了十二大应用场景。我们在建筑开源鸿蒙互联参考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技术框架,并提出智慧建筑与园区统一开放架构标准体系,以更好地规范OpenHarmony在建筑与园区场景中的应用,打造一个智能服务、高效运营、安全韧性、开放互联的开源鸿蒙方案。
随着计算机、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协议方案架构与OpenHarmony的方案架构差异深刻反映了通信协议的代际变迁。传统协议如Modbus、Profinet诞生于工业自动化初期,采用封闭式架构设计:通过硬件绑定、专用总线(如RS-485)和私有通信规约构建物理隔离屏障,以独立子系统运行确保数据不互扰,其安全逻辑依赖于物理隔离形成的‘安全孤岛”。这种架构虽保障了早期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却导致设备协议互不兼容、数据孤岛林立,难以满足智慧建筑跨系统协同需求。OpenHarmony则以统一系统、统一协议、开放架构破解这一困局,通过协议解耦打破硬件与通信协议的强绑定,支持多网络融合接入,在软件层构建动态安全体系—以设备身份认证、分级权限控制和端到端加密替代传统物理隔离。既实现暖通、安防、能源等子系统的数据贯通与智能联动,又通过数字信任机制重构安全边界。这种从”刚性隔离’到”柔性连接”的转型,本质上回应了建筑行业从单体设备控制向全场景智能协同演进的核心诉求,为破解传统工业协议造成的碎片化困局提供了符合现代网络安全标准的开放性基础设施。
因此,我们尝试定义一个以OpenHarmony为基础的设备间无缝连接、数据高效流通、系统协同运行的统一开放互联架构。这一架构不仅能够提升建筑与园区的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体验。通过统一的设备接入标准和数据交互协议,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打破了传统系统之间的壁垒。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