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4年新能源产业新周期并探讨EPS与PE双螺旋投资框架的变化趋势:能源,定海神针 否极泰来;科技,举重若氢 眼里有光.pdf

■年度投资观点:
>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制造业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互联网大数据与AI产业蓬勃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带来生活能耗提高,多方面驱动未来能源的总量需求将持续增长。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能源转型也将同时发生,绿色电力占比将持续提升,与之配套的产业。国内产业在需求和供给两个环节均有特点,需求方面第二产业占比冠绝全球、需求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而资源供给方面呈现富煤缺油少气、自身绿色电力发力的局面,由此也对未来全球能源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在美联储调息预期下,叠加海外二级市场投资的避险需求,我们判断2024年国际金融资本和国际产业资本会陆续流入中国,且港股有望领先A股收益,产业端投资时间跨度较长、会滞后显现。就要对流动性改善的判断,我们总结了未来数年的能源领域投资应当侧重总量增长(EPS成长)和科技革新(PE弹性)两大主线,前者偏向EPS成长、后者偏向PE弹性;另外,我们还总结了“规模企业经营不可能三角”和“制造业不同产品周期阶段的差异化经营策略”两个投资框架,用于筛选投资赛道与个股,还需注意量的增长优先于价格和总金额的增长。>我们认为作为大宗商品的传统能源和具有科技属性的新能源都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按照过去二十年的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后的一段时间内,煤炭、石油等能源资产大概率会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行业内企业的盈利也较好。而叠加国内利率下行和双碳政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和具有“科技革新”属性的领域都有机会迎来订单需求和新技术加速落地,提前做好产能储备的企业将迎来加速成长,实现科技与成长的戴维斯双击。头部企业取得新技术应用、市场份额提升等优势后有望实现“戴维斯双击”,而在部分走完了产业出清周期的公司的利润弹性同样不可小觑。
>本报告涉及的年度投资策略重点关注新能源车与储能、光伏、氢能三大板块,绿色电力和电力设备将在后续做出分析。这三个行业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周期属性,用EPS和PE投资框架进行分析很有意义。
>随着硅和锂两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行后,中下游成本降低、销量实现“以价换量”。由此,EVA胶膜、光伏玻璃、结构件、锂电池的负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技术充分普及的产品有望实现产销量与盈利能力的提升;具有“技术革新”、高端产能逐步推广阶段的N型硅料、N型大硅片、POE粒子、无氟背板、TOPCon/HJT/IBC等新型电池及核心设备供应商、PET铜箔、硅碳负极等均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反弹、实现戴维斯双击;而需要展望3~5年后、甚至10年后快速推广的产业,如钠电池、固态电池、钙钛矿、可控核聚变等产业则主要反应在估值的弹性,尤其是流动性强劲的时候股价斜率越高。
“以价换量”之后,国产的新能源、锂电池、储能系统、逆变器与PCS、光伏组件、电解槽等产品的全球销量与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解决全球能源缺口,间接缓解全球通胀问题。目前的锂与硅系产品价格足够低,加速投资绿色能源恰逢其时,因为普及绿能带来的“绿胀”
问题并不严峻,因此行业需求有望持续上行。也需要注意,价格未低到市场化的力量参与投资、或者依赖地方补贴的产业需要冷静面对。1.全球宏观影响:复苏与能源结构转型并举、逆全球化未缓解、美联储降息即将到来
随着全球缓慢复苏、未来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于:人口持续增长,且主要为第三世界国家;科技进步带来产业升级和生活方式改变,如互联网普及与AI革命推动数据运算量增加、设备自动化比例提升等;主流经济体的经济缓慢复苏和人均收入增加,以往全球经济增长率和能源消费需求增速的正相关关系;能源结构转型,电力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逐步提升、部分替代天然气与石油。因此未来数年的能源领域投资应当侧重总量增长和科技转型两大主线思路之一,前者偏向EPS成长、后者偏向PE弹性,与流动性相关、亦与科技创新的可实现性密切相关。
2023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美欧主要经济体自2020年3月以来的量化宽松带来的流动性泛滥、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通胀;二是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面临衰退风险时加速推动“逆全球化”、并由此带来的市场割裂和进一步通胀;三是全球气候变化正深度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要求各国必须做出应对措施。其中,俄乌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油气禁运与金融制裁亦属于后者,加速了原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在2022上半年大幅上涨、有一定回落后仍居于历史较高水平,由此直接推高了通胀。传统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一度驱动分布式光伏和户用储能产品的加速普及、而后回落,而来自中国批量供应的光储产品对抑制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有重大贡献。预计未来的能源价格涨跌与“逆全球化”、供应链安全问题将长期交替出现。
制造业的本质是极致的性价比,因此在能源价格大涨推高了制造业成本后,欧洲主要工业国和日本的出口面临严重压力、较2010~2017年间的快速发展明显放缓。随着出口放缓,相应的GDP增速、PMI景气度等指标均承压。在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增强、短期内没有大幅降价预期的背景下,欧洲主要工业国和日本的制造业将面临要么迁往能源产地、要么市场份额下降的局面。不管是迁离还是任由市占率降低,未来该国的财政收入将面临更大压力,都有可能间接导致债务隐患爆发。因此,未来的能源需求除了绿电结构比例提升外,还有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塑过程中的地区性能源需求转移变化,尤其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短期能源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在投资风格方面,我们认为会有两大逻辑线的交替:一是供需、价格与EPS的投资逻辑,在未来能源供应存在预期缺口的背景下,能够快速补充短期产能缺口的主要是中国的光伏、风电、锂电/储能等新能源产品线,以价换量之后的产销量、产能利用率、毛利率或单位盈利能力有望多维度的持续改善、提升;二是PE的投资弹性逻辑,特别具有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包括但不仅限于钙钛矿固态锂电池/钠电池/N型光伏电池等)推广效果将最为明显,其次为政策驱动、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的优化。
周期性盈利方面,在美联储即将年内降息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传统能源的全球资源错配不会马上得到修正,因此价格预计仍将保持高位、甚至震荡上行数年,由此带来油气煤等资产的超预期盈利存在,而这也将迫使各国对替代性、且处于低价区间的新能源产品逐步放开贸易壁垒,迎来需求的数量增长。估值弹性方面,我们简单总结:颠覆性科技革命>进口替代(尤其5%~25%阶段)>海外市场拓展>未来数年下游需求持续高增长>国内市场份额提升>技术创新。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