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动态,并对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NIFD季报》由三个季度报告和一个年度报告构成。NIFD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NIFD年度报告于下
一年度2月份发布。
第三季度全国财政收支空间缩减。一是一般公共财政减收
减支,赤字提升。第三季度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收入累计同比-2.4%,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累计增速持续下滑,第三季度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增速
与第二季度末持平,一般公共财政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财政空间收窄。二是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持续负增长,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降幅收窄,政府性基金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至2.8万亿元,仅次于去年同期规模。财政收支逆差扩大主要集中表现在地方政府,地方财政空间收缩更快,中央财政支撑力度加大。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于地方,同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超10万亿元,大力支持地方基层政府“稳三保”,减轻基层财政压力。
第三季度财政重点在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提速。一方
面,第三季度政府显性债务发行提速,“稳经济”和“防风险”
并举。第三季度多地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助力基建投资增长,同时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发行维持较大占比,用于缓解存量债务偿还压力。另一方面,第三季度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提速。自2018年隐性债务清零工作部署以来,截至2022年末地方隐性债务化解超1/3,部分地区广东、北京已经实现隐性债务清零。针对部分地区尤其中西部省份和东北等隐性债务风
险较高的地区,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来缓解投
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截至10月末,24个省市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超1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其中云南、内蒙古、辽宁发行再融资债券规模均超千亿元。
第四季度积极财政信号明显,财政空间会明显改善。一是随着第三季度经济底部基本确立,消费、需求边际改善,第四季度税收收入回升的概率较高。二是中央
财政积极发力,第四季度增发2023年灾后重建特别国债1万亿元,增发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可以拉动水利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大幅增长,有效弥补财政对基建投资的支撑力度下滑,促进需求回暖和经济增长。三是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化债、灾后重建特别国债及央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化债的“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地,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积极助力财政发挥稳增长作用。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