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册2:IP网络3.0技术白皮书.pdf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及其合作单位所有并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或组织在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引用本白皮书中的文字、数据、图片或者观点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等”。否则将违反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对此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有权追究侵权者的相关

法律责任。

随着我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IP网络为底座进行全业务承载的模式得到飞速发展。除了运营商传统消费互联网业务外,基于IP网络的云网融合数字基础设施正在构建新型工业化底座,成为驱动运营商新业务发展和促进产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产业应用对IP承载质量有着明确的要求,需要确定性的服务保障,传统IP尽力而为的承载服务难以满足产业应用需求。为解决新型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等对广域网高速稳定连接的需求,中国电信首

创IP网络3.0体系架构,突破了业务连接与网络连接资源无法动态适配的问题,面向工业互联网提供了跨广域网的确定性服务底座,助力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实施,解决工业各大场景的跨广域网、随呼随用、秒级开通等海量数据传输需求。

本白皮书包括“IP网络3.0体系架构白皮书”和“中国电信IP确定性切片技术白皮书”两个子册。其中“IP网络3.0体系架构白皮书”重点介绍了通过在IP承载层上叠加IP业务核心层,使IP网络具备业务感知、业务连接、资源匹配和连接管控能力,内生解决了IP网络业务/应用Underlay+Overlay协同的确定性承载,开创了基于用户体验和应用感知的新型业务和精细化网络运营模式。“中国电信IP确定性切片技术白皮书”重点介绍了中国电信创新性提出的IP确定性切片技术,作为IP网络3.0确定性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不同客户提供租户级的专用小切片通道,端到端保障该客户的承载服务质量。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网络正在向全IP化发展。IP网络正处在从消费互联网连接底座快速发展成产业互联网连接底座的阶段,未来将面临来自新行业、新需求的挑战,包括:

1.“分层解耦、无连接”的IP网络不能满足确定性承载需求;

2.“三重绑定”的IP网络难以应对云计算、AI应用服务挑战;

3.运营商IP网络建设“增量不增收”,网络发展难以持续。

究其原因,在于现有IP网络仅定位为IP承载网,而不是可精细化运营的业务网,只管控网络资源,没有管控业务/应用连接,因此无法感知业务承载需求,并对业务所需网络承载资源进行精准匹配,保障确定性承载,也无法支撑运营商对网络进行精细化运营和业务模式创新。

为在无连接的IP网络上解决上述问题,本白皮书提出新的IP网

络3.0体系架构——IP业务网,通过在现有IP承载层上叠加IP业务核心层,使IP网络具备业务感知、业务连接、资源匹配和连接管控能力,内生解决了IP网络业务/应用Underlay+Overlay协同的确定性承载,又开创了基于用户体验和应用感知的新型业务和精细化网络运营模式。

本白皮书首先分析了IP网络业务承载新需求和面临挑战,其次介绍了IP网络代际演进和发展愿景,然后提出了IP网络3.0(即IP业务网)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和多平面组网设计,网元、连接管控、

确定性服务和内生安全关键技术能力,最后给出了典型业务场景,并发出了产业共同发展新一代IP网络体系架构的倡议。

目前IP网络3.0演进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白皮书旨在推动运营商、技术公司、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学术界、标准机构和论坛组织之间的跨企业战略合作,推进IP网络3.0的创新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落地;并通过基于IP网络3.0上业务的规模应用,实现IP网络演进变革,推动各行业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升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