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编摘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一)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快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金融业一直以来重视信息科技创新应用,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助力金融业解决传统金融面临的痛点、难点,实现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数据库作为金融信息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有力支撑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分布式数据库专委会在开展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总结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1.业务发展持续创新
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金融业在金融服务场景化、生态化的趋势下,业务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多方第合作,以满足《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深挖数据综合应用场景,发挥数据和技术双轮驱动作用,在服务实体经济、惠及百姓民生、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实现数据综合应用与多向赋能”的要求。
数字化建设的业务改造过程中,数据库转型显得尤为关键。不同种类金融业务有着不同的数据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不仅需要有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和高并发交易支撑能力,还需要针对不同业务有多样化的功能。围绕客户体验、精准营销、风险控制等金融应用场景的业务创新对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更快捷、更高效、更稳定”的要求。
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了对金融业重要业务系统运行连续性的要求。在移动金融加速金融服务普适化后,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领域服务渠道呈现多渠道、移动化和全天候的特征。核心业务系统对连续性要求已达到“365天×24小时”级别,使系统维护、补丁升级等对数据库有全局影响的变更操作窗口时长缩短。同时,由于经营服务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特殊性质,监管部门对银行等金融场景的核心业务系统的稳定连续性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也提出了“建高可靠、多层级容灾体系,满足日常生产、同城灾备、异地容灾、极端条件能力保全等需求,提升金融数据中心纵深防御能力,逐步形成高可用数据中心格局”的要求。
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数据的稳定与可靠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金融数据的存储带来更可靠的保障和容灾能力的提升,以此保证数据持续可靠,做到无损容灾,满足恢复点目标(RPO)、恢复时间目标(RTO)的要求,降低了服务器断电、宕机、硬盘损坏、自然灾害等意外场景对金融业务带来的影响。
3. 业务迁移更加平滑
金融业的应用软件最高优先级关注点就是稳定性,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追求稳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部署架构趋势来看,早期通常是将服务器集中部署在大型机上,为的就
是稳定、高效、多并发。随着应用的发展,基于服务器来搭建不同应用的架构成为趋势,Oracle数据库开始席卷市场。后来,X86服务器兴起引起应用架构发生变化,尽管这时候数据库市场还离不开Oracle、DB2,但百花齐放的理念已经萌芽。如今,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蓬勃发展的前提下,金融业将部署在Oracle、DB2等数据库上的数据迁移至其他分布式数据库产品上时,必须平滑的实现新旧系统的替换,以降低新技术转型带来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稳定性的保障,容灾过程当中RPO、RTO的真实情况,同城、异地RPO等重点。
4. 业务动态扩展需求逐步加强
为应对线上金融突发的业务增长场景,如抢购、秒杀等,金融业基于持续进步的技术手段,不断快速创新和发展金融应用。从追求业务多元化到追求场景化创新、业务创新,再到金融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新应用对金融系统的技术架构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业务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须充分考虑应用架构和数据库部署架构可动态扩展性要求,并且在扩缩容过程中保持对业务透明。
(二)数据库技术不断成熟
1.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数据管理方面。但传统的文件系统无法满足数据指数型增长带来的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检索的诉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60年代,数据库诞生。
数据库的核心理论支撑是数据模型,最早一代的数据库采用的是网状数据模型和层次数据模型,但这两种数据库在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上都有很大的欠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70年,关系数据模型的发表,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具有里程碑式的时代意义。随后,IBM在该关系数据模型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发布了DB2数据库系统。与此同时,Oracle,Sybase,Microsoft SQL Server、Informix、PostgreSQL等其他众多的数据库系统开始问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当前关系型数据库仍占据着全球数据库的主要市场。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单机数据库越来越难满足大规模数据的需求。在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渠道和服务的多样化如银企互联、移动支付等,引起业务量、数据规模以及瞬间峰值(抢购)的快速增长,传统单机数据库无法满足业务性能容量的需求,分布式数据库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布式数据库从技术研究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逐渐成为了数据库领域的主流方向之一,也成为金融分布式新核心技术架构的基础。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