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pdf

经过40多年发展,我国金融业核心业务系统(简称“金融核心系统”)历经电子化替代人工、信息集中处理及创新优化、数字化发展三个主要阶段。但目前我国金融核心系统大多仍基于主机技术并采用集中式架构建设,应用系统耦合性过强、扩展能力不足,已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金融业务快速响应、敏捷弹性的需求。因此,建设用户体验更好、产品创新更快、资金处理更安全、金融生态更开放、经营模式更灵活、业务连续性更强、运营成本更低的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和创新热点。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应实现基础设施、技术架构、共享平台及开发治理的现代化。

为支持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建设,金融信息化研究所与华为联合编写《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在行业建设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基于云平台架构、分布式开放平台及单元化架构三种典型模式,提炼出四阶二十二步的实施路径,为各方提供参考。同时为解决金融机构在核心系统建设遇到的具体问题,报告介绍了“华为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致力于推进金融核心系统现代化转型,支持业务创新发展。

金融核心系统是负责处理和管理金融账务交易业务的关键信息系统,是金融机构IT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先进程度对整个机构的业务开展至关重要。一套专业化的核心系统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金融核心系统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经过40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开放创新的科技体系。其中,作为交易中枢的核心系统,通过不断迭代创新,逐步向更加开放、稳定的新一代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迈进。伴随着中国金融行业整体发展的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从外部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优化创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电子化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资金交易手工联行模式效率低下和差错频发等问题,我国金融业逐步开始采用信息技术代替账务交易的手工操作。银行和保险行业引入综合业务系统和保险出单系统,形成了以省/市分支机构为中心的综合业务系统和保险出单系统;证券业引入柜台交易系统实现对早期依靠电话委托等人工交易模式的电子化替代。尽管此时的核心系统数据较为分散、使用效率较低,但是依然极大的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第二阶段是业务集中处理和优化阶段。在世纪之交各家金融机构逐步开始建立全国业务大集中的核心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的统一化、标准化。这个阶段的核心系统通过数据集中,以突出客户、强化管理、加快创新、集成信息为突破口进行综合业务系统建设。其中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的数据集中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集中式核心系统陆续上线支持业务快速发展。2010年前后金

融机构又将综合业务系统进行了解耦剥离,推动业务处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形成了以“瘦核心”为特征的核心系统,引入开放的服务总线形成了企业应用集成架构,并且逐步将金融业务融入到交易场景中。

第三阶段是数字化阶段。金融核心业务由消费互联向产业互联、万物互联演进持续深化,逐渐从传统的银行账务交易、保险核保与理赔、证券竞价买卖扩展到为客户提供所有与投融资、登记托管等相关的一系列服务。随着交易量的飞速增长,银行核心系统更注重服务层面的灵活组合部署、动态扩容和业务敏捷能力;保险核心系统更注重业务的自动处理、渠道交互和相关系统的集成能力;证券核心系统则更关注高并发、低时延、高吞吐等关键特性。为支持金融核心系统创新发展,分布式、容器化、微服务、开发运维一体化等诸多新技术和新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云平台作为上述技术的基础底座成为新一代核心系统的新型“数字生产力”,核心系

统的云化成为必然。同时,为应对目前复杂的金融科技核心技术供应链安全问题,提升核心系统的安全可

控能力也成为新一代金融核心系统建设的重点。

1.2数字化转型对金融核心系统提出新要求

当前我国金融核心系统大多采用IOE体系,依托主机/小型机采用集中式架构进行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在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可服务性(Reliability、Availability、Serviceability简称RAS)方面取得了成功。随着数字金融快速发展,传统集中式架构的核心系统已难以适应目前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所需的“海量、高效、弹性、扩展、敏捷”等新要求。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