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白皮书2022.pdf

亲爱的读者们:

我谨代表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在此为联盟碳中和与能源转型专业委员会白皮书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

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碳达峰、碳中和目前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实现碳达峰,但未有主要经济体实现碳中和。因此包括中国和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开始积极推动碳中和目标以及能源转型战略。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必经之路,也是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双碳”的共同目标,在引领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同时,也必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联盟作为中德科技领域合作的推进器,本着“德中联合、协同创新、科技转化、合作共赢”的宗旨,始终致力于推动德中两国尖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企业、协会和机构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联盟成立了碳中和与能源转型专业委员会,为中德两国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平台。通过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人才对接等方法,重点聚焦当下的技术短板和应用需求,搭建动态有效的共享信息平台,把握欧洲及全球创新趋势,进一步增强中德两国在碳中和领域的合作共赢,助力两国“双碳”战略的推进。

碳中和白皮书的发布,是专委会搭建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白皮书中涵盖了专委会简介、专委会成员单位简介以及德国就碳中和目标在诸多领域进行的变革与创新。希望通过这份白皮书,能够提升大家的关注度和激发大家的参与意识,同时将专委会的现阶段的工作成果汇报给行业内企业及相关政府机构,为推动中德两国之间在双碳领域内务实的合作。

最后,感谢参与白皮书编撰的各位同仁,感谢你们为联盟和专委会的付出,感谢你们为中德研发创新工作的努力!

从历史上看,在当代全球碳中和行动启动之前很久,人们就已经提出了从化石燃料转向(从现代角度看)替代能源的分散和集中的各类方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背景中传播开来。

个别一些文件表明,甚至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就知道或在某些情况下怀疑化石原料的有限性。例如,在16世纪,英国人担心硬煤的供应可能很快就会枯竭。因此,议会对煤炭出口的禁令进行了辩论,并于1563年在苏格兰实际通过。然而,直到18世纪,人们仍然普遍认为煤炭储备是取之不尽的。从18世纪末开始,又出现了几次关于煤炭储量的有限性及其范围的辩论,其中一些是公开的,这些辩论也从英国传到了欧洲大陆。

200年过去了,经历了狂奔的科技演变的人类社会终于来到了2022年这个前所未有的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的节点。全球来看,很多国家、城市和国际大企业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并展开行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关注“碳中和”,绝不是巧合,有它深层次的含义和战略布局,开启了一个国家力量和国家形象竞争的新领域。在国际关系方面,未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会参与到碳中和,在当前贸易摩擦反复的大背景下推动新能源发展和全球合作的意义重大。

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主要包括电力生产清洁化,发展智慧城市提高能源利用率,交通和工业的电动化、氢能化等综合能源利用,以及碳捕捉等四个方面。从电源侧来看,新能源主要转化为电能使用,要实现碳达峰,就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从用能侧来看,随着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等交互式能源设施广泛接入,各种新型能源需求不断涌现。此外,储能技术发展迅速,未来也将从源网荷各个环节,深刻影响电力系统运行。这些都是各国碳中和路径中不约而同的共同点,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出发点也就不同,但是可以有的逻辑链条却是高度类似。因此对于最早提出能源转型的德国的碳中和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中国未来的碳中和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一件事。

破局碳中和需要从能源消费侧和能源供给侧同步入手,建立多种能源、多层级的能源物联网平台;同时充分重视发展并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优先新能源接入和应用,优先高能效企业和产品的能源分配。

中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2060年碳中和,是中国融入新时期全球产业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决策,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非化石能源将首次成为能源增量的主力军,能耗“双控”、

碳交易及绿色金融是重要政策抓手。

简单来讲,首要是进一步建立并深化各种能耗物联网系统,将物联网的泛在感知、可靠通信、灵活信息交互和智能控制的先进优秀性能最大化发挥,将能源物联网建设深化到城市、园区、楼宇、企业,实现电力、水务、燃气、供热、用电、充电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和低碳运营发展,为企业、园区、城市建立综合分层分级管理的能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为双碳目标建立数据基础,持续发掘节能空间与实施节能评估,持续提升对能源的最高效利用,以数字化服务碳中和。此外,再通过可再生能源装置大规模生产和规模经济,实现了成本的快速降低。最终,通过碳中和这个目标,用数字化能源作为手段,实现的是零边际生产成本的全新工业社会,从而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同时最优化人类生产过程。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