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组织研究团队定期跟踪最新国际研究动态,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对国际安全带来的风险挑战,并针对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国际动态、智库报告、学术论文等资料进行分析。本文是CISS推出的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研究动态第10期,主要聚焦德国人工智能战略、军事应用、治理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随着全球快步迈入数字时代,德国不断加速人工智能战略布局,提出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领先国家的发展目标,并在产业支持、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军工自动化和安全伦理管治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三环体系。本文将聚焦德国人工智能在战略设计、军事应用和安全治理三个层面的发展形势与方向,并简要分析对中国的启示。
一、推动“产业中心、人本主义”的人工智能战略
德国人工智能发展起步较早,曾在20世纪70-90年代掀
起短暂高潮,在经历21世纪初期的短暂停滞后,从2014年开始重新被纳入战略视野并加速发展。2018年,德国出台《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提出到2025年在联邦层面投入30亿欧元以强化“人工智能德国制造”,并明确3大目标和12个具体行动领域。[1]2020年德国更新上述战略,并将2025年前的联邦政府投入扩大到50亿欧元。[2]在此基础上,德国逐步形成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为先导、以人权安全和民主自由为基本原则的AI发展格局。
(一)基于“工业4.0”打造AI产业品牌
德国尤为关注人工智能在智能网络制造、智能技术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等“工业4.0”领域的作用发挥[3],强调形成“人工智能德国制造”产业品牌。
具体来看,德国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成果转化,致力于加强研发利用间的联通和协作,并提升人工智能企业和行业应用能力。2016年,德国启动“赛博谷”(CyberValley),探索人工智能“研发-创业”联合的新模式。随后,“赛博谷”成为德国人工智能产研合作的示范项目和关键研究基地。[4]
与此同时,德国将推动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向中小企业转化置于战略高度,并强调调动人工智能创业活力和促进创业成功。德国设定了实现研究机构与1000家中小企业建立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