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硬科技一直是各地投资布局的热门话题。比起其他传统赛道,硬科技难以被复制和模仿、门槛更高,更需要时间加持。赛迪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聚焦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量子信息、虚拟现实、氢能产业和数字孪生六大硬科技赛道,针对投资布局中存在的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品应用场景不足、企业创新意愿和投入不足等共性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畅通硬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等若干建议。
一、国内主要研究机构或学者对硬科技的认识判断
硬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具有极强带动性的技术,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硬科技聚焦的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场景广阔,未来有望发展成为先导产业甚至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强大推动作用。硬科技的内涵与外延一直在不断变化,将带来颠覆性影响,通过打破原有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和带动经济发展。
硬科技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和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是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引领和支撑作用的技术。硬科技一词最早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于2010年提出,是指需要长期研发投入和积累、区别于模式创新、能够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创关键技术。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硬科技的代表性领域进行了界定,认为硬科技包括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高资本投入、高知识产权壁垒、高信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和高产业控制力等特点。
我国在硬科技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但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是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我国依托人才优势在人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