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民生福祉的根本,关系到每一个体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健康也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心怀国之大者”,如何不断增进国民健康素质,不仅是提升民众福祉的关键内容,也是有力抵御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社会韧性来源。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群体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保障青年健康,不仅是增加改革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更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持续提高青年健康素养,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投资于健康,从劳动力要素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劳动力工作年限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人口红利”更多转化为“健康红利”,实现释放更多“健康红利”;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结构的负面影响,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
同时也要看到,一方面,在对健康的研究和政策干预等方面,往
往更强调病患者和身体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婴幼儿等)等重点人群
的健康问题,对人口占比最多、身体健康水平更优的中青年群体的健康观念和行为的关注则明显相对不足,进而对这一群体如何评判自身的健康状况、如何理解健康、关注哪些健康内容、有哪些典型的健康行为方式等,都存在较多的空白。另一方面,青年本身就是一个异质
性很强的群体,在总体健康知识和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不能忽视部分青年群体健康观念不强、不正确,身体素质指标水平不高,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城乡和不同群体之间的青年健康状况还存在较大差异等现象。这也意味着,当前推动我国青年健康水平提升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应该说,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更多关注青年群体健康,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的建立、就业市场体制机制的完善、青年群体健康水平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判等。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