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的精耕时代,市场格局高度集中且增长空间显著。历经近三十年发展,2024年国内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达4.25亿辆,人均保有密度约每3人1辆,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新国标重塑产品定义与竞争边界,强制标配北斗定位等功能,推动行业向安全、智能转型。新国标实施加速行业洗牌,技术迭代速度与合规性要求同步提升,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门槛。2024年雅迪、爱玛、台铃市占率分别达28%、22%、11%,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小品牌加速出清,头部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愈发稳固。
中高端智能化、海外出口及外卖配送商用场景构成三大新增长引擎,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智能化已成中高端市场核心,无钥匙解锁、APP互联等成头部品牌标配,81.5%车主倾向智能车型。雅迪VFLY、爱玛指挥官等高端车型售价超5000元仍受青睐,年轻群体对科技配置的偏好持续拉动产品迭代。2024年海外出口达58.16亿美元,同比增27.6%,出口量2211.8万辆,同比增47%,欧洲、亚洲、北美洲为主要市场,新兴地区增速显著,东南亚电动化率提升空间大,成为出口新增长极。商用场景中,83.34%外卖骑手选择电动车,美团骑手超750万,定制化车型与“车电分离”模式普及,换电柜3分钟补能,高效满足高频出行需求,外卖行业规范化升级进一步推动电动车需求增长。三大引擎并非孤立发力,而是形成“国内升级+海外拓展+场景细分”的协同增长闭环。
政策与供需协同发力,支撑行业稳健发展。政策端,新国标明确产品分类与技术标准,2025年过渡期后全面切换新标车,推动安全、智能化转型;2024年以旧换新超138万辆,2025年多地补贴最高1200元,激活存量需求。需求端,2024年家用场景每百户拥有77.8辆,通勤与Z世代绿色出行需求稳定;商用场景骑手规模扩张,带动定制化需求。供给端产业链完备,上游三电行业集中,中游龙头合规能力提升,下游经销与直销结合;换电网络核心城市覆盖密度1公里,配套服务完善,充电桩与维修网点同步加密,用户体验持续优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叠加消费升级趋势,为行业中长期增长提供双重支撑。
行业企业差异化竞争,传统龙头与新势力共推升级。行业龙头雅迪终端超4万家门店,全球十大产研基地,印尼工厂年产300万辆,加速高端化与出海;爱玛市占率超20%,深耕女性市场,推元宇宙PLAY等专属车型,聚焦时尚设计与渠道下沉。台铃以长续航为核心,覆盖90+国家,超3万家门店,蓝极鲸电池寿命长;九号聚焦智能短交通,2024年两轮车业务占比50.8%,智能化领先,专利多;小牛电动以智能设计为特色,拓展海外。众多企业在技术与模式上不断创新,为行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未来,随着各方持续发力,行业有望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维度实现全方位升级,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经济风险等
1.千亿存量市场迎结构性升级,行业进入精耕时代
1.1.新国标重塑产品定义,技术门槛划清行业竞争边界
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通过新国标构建了清晰的技术标准体系。根据新国标(GB17761—2024),两轮电动车明确分为电动自行车(≤25km/h、≤55kg)、电动摩托车(≤50km/h、≤110kg)及轻便摩托车三大类,不同类别对应差异化路权(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与驾驶资质(无需驾照/F/D驾照)其中,电动自行车是指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和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是指由电力驱动,其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50km/h,其电机的最大连续额定功率总和不大于4kW的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是指由电力驱动,其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km/h,其电机的最大连续额定功率总和大于4kW的摩托车。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