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纸基复合包装资源化利用最佳实践.pdf

特别鸣谢
本报告由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路联盟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专委会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共同撰写。同时,报告得到了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重塑包装——中欧合作赋能回收循环价值链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挪威的资助。
重塑包装——中欧合作赋能回收循环价值链项目
自2021年8月起,项目受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develoPPP.de专项资金委托,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联合汉高(Henkel)、利乐(Tetra Pak)、陶朗(Tomra)、芬欧蓝泰(UPM Raflatac)、农夫山泉(Nongfu Spring)共同执行。项目重点关注塑料软包、饮料纸基复合包装、PET瓶及HDPE日化硬包装等包装废弃物的收集及高值回收;同时,通过结合试点经验及生态设计、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等先进理念,为包装废弃物的综合管理提供政策及标准建议,提升包装废弃物回收价值链,促进包装行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饮料纸基复合包装是以纸板作为基本结构材料,与塑料等材料经复合工艺生产而成用来密闭存放液态食品(如乳品)的包装,是一种安全、环保、可回收的包装材料。生活源的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社会废包)散落于各个生活场所,回收价值相对较低,其回收率很难通过传统回收网络得到本质的提高。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Z)“重塑包装——中欧合作赋能回收循环价值链项目”聚焦于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回收利用现状,在厦门和苏州开展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及低值可回收物的社会回收试点工作。经过为期一年的试点,厦门试点街道的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率从初始的10%提升至超过50%,试点期间的平均值达到47%;受限于当地后端资源再生,苏州试点区域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回收未有显著改善,相对地,低值塑料包装的回收率提升显著,试点后期稳定在50%左右,与厦门试点相当。厦门和苏州两地的试点有力证明“政府-企业-居民”多元参与共建的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可以显著提升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及其他低值包装物的回收率。同时,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还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厦门和苏州两个试点模式都具有可持续运营的潜力,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废弃饮料纸基复合资源化利用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通过材料分离,分别回收纸、塑、铝等原料,二是不进行材料分离,将复合材料作为整体进行循环利用,包括塑木技术和彩乐板技术。
最后,报告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建议未来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回收应积极融入当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倡导全产业链参与,发挥不同主体的积极作用,加强宣传引导,构建多维社会参与体系。

饮料纸基复合包装是一种以纸板为主要材料,与塑料等材料经过多层复合工艺制备的包装物,可实现牛奶、饮料等内容物在常温下的长期保存。废弃后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可通过资源再生技术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但由于其材料的复合特性,使得回收成本较高,回收率一直较低。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需求的不断提升,低碳生活方式在公众中愈发流行,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本报告聚焦于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回收利用现状,介绍GZ“重塑包装—中欧合作赋能回收循环价值链项目”(简称“重塑包装项目”)在厦门和苏州开展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及低值可回收物的社会回收试点工作,总结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期探索适合国情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可持续回收利用模式。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