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視業勞工狀況終期研究報告2024.pdf

行政摘要
推動影視業發展是港府近年的文創政策重心。影視業較為人注目的是黄金年代後票房積弱和創作自由的議题;而銀幕背後,從業員的處境則容易被忽略。本研究報告兼用定量和定質的調查,深入淺出地分析本地投身電影、電視、廣告、網片等影像製作的從業員的勞動條件,探討不合理待遇的成因,並按研究結果提出政策及行業倡議。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了212為從業員的工作狀況,與44名從業員進行深度訪談,得出以下主要發現:
1)影視業以自由工作者為主,他們的催傭型態零散,普遍没有明文及完整合约便要開工,並容易面臨拖糧和其他形式的剥削(詳見第5部分):

1.導言
1.1研究背景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1明言會「全力推動文化创意産業的發展」·配合前年施政報告中培育文創業專業人才的方針,2可見政府希望透過推動電影、電視及串流平台三方面的製作和市場發展,将香港打造成「中外文化兿術交流中心」
政府確定文化及創意為「六項優势産業」之一已有15個年頭。這些年間,港府的文化方針一直流於強調香港的「中西交匯優势」和「国際性」,具體政策則導向商業及基建發展。影視業方面,政府側重旅提供融資及睾甄選比賽(如電影發展基金及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舉辦文化盛事(如香港國際影視展)、開拓市場(如放宽中港合拍片配額限制)等政策,《2022年施政報告》亦主張演兿學院興建新校舍·這些措施對創造機遇雖有重要作用,卻忽略了從業員的福祉和勞動過程中容易遭遇的不公。
影視業勞工大部分是自由工作者,通常在製作獲得投資時才被聘用,形式主要為承包、自偏和散工,只有少數人受聘於穩定的催傭關係 随着港産片市場於九十年代開始萎縮、受衆觀影模式改燮和門槛較低的網絡内容創作興起,電影製作不再是從業員的主要出路。基旅生計所需,不少人轉向電視劇、廣告、串流平台劇集和網絡片等製作,或在不同製作類型之間流動。他們面對的勞動狀況和行業文化有類同之處,如工時長、職業安全保障不足、經常遇到「拖糧」、依頼人脈接案、資歷越淺就越容易面臨剥削等,對有志入行的年青一代並不友善。
根據創意香港辦公室的数據,由2013/14至2020/21的八個學年期間,修讀「電影及電視」課程的畢業生均超過1700人,穩佔整體創意産業課程範畴畢業生超過21%,佔全港總畢業生人數約3%。3可見本港有穩定數量的年青人有意投身影視創作,是創意産業未來的中堅力量·要妥善培育這群新血,為影視業留住人才,必须營造健康和公道的行業生態,讓從業員追尋創作夢之餘也不失勞動尊嚴。這是政府和業界應有之志。是次研究獲樂施會資助,由嶺南大學「青年貧窮與就業」研究團隊進行。本研究團隊放2023年10月發佈了中期研究報告,兼用定量及定性研究方法,初步探索了影視業的行業结構和生産模式,以及從業員在其中的待遇,並聚焦了青年勞工的聲音。《香港影視業勞工狀況终期研究報告2024》延續中期報告的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從催傭模式、行業文化、市場條件的角度分析本地的影視業勞動狀況,並會就研究结果向政府和業界提出相應倡議。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