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酒类生产国和消费国,酒业作为我国重要民生产业,在满足多元化消费、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间,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国家战略引领我国消费新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酒业的共同目标。
2023年我国酒业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市场深度调整下稳中求进,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也在逐步显现。今年春糖会气氛火爆的背后,是酒企差异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见证,也是行业新周期的启幕。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提到, “2023年可能是中国酒业在长周期发展中的变革之年、转型之年和分化之年。”在中国市场“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的品质消费阶段,广大酒企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让更多酒企在复杂的发展局势中把握好方向,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拨开迷雾,更好地迈进高质量发展道路,在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中国食品安全报的支持下,361研酒院聚焦中国酒业发展现状、消费特征、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品牌的竞争力分析,共同制作发布《2023中国酒业G20品牌价值研究报告》,评选出《中国酒业G20品牌价值榜》,用榜样力量引领价值方向,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2023年,我国线下消费场景恢复后,中国酒业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发展信心预期向好,但是,仍然面临诸多压力和不确定性,产业发展和市场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白酒消费持续向头部品牌强势集中,规上酒企迈入“强分化”发展阶段;啤酒产品均价持续上涨,高端化、个性化趋势明显;露酒产业发展预期持续提升;黄酒品牌迎来高端化、年轻化新潮流;葡萄酒产销持续下滑,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低度潮饮概念崛起,威士忌、白兰地等国际蒸馏酒增长强劲。
(一)白酒产业
2023年,我国白酒产业长期积累的外部和内部矛盾突破临界点,行业分化持续加剧,洗牌和调整成为主旋律。虽然A股白酒上市企业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营收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的有15家,保持20%以上增长的有8家;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3家,保持20%以上增长的有9家;上半年营收出现同比下滑的只有2家。但是,当前白酒渠道库存压力仍然很大,消费结构性分化明显,目前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现状:
一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白酒消费呈现出向主流品牌、主销产品集中的趋势,白酒行业营销向品牌化、原产地化和文化IP方向集中。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我国的白酒产业基本形成了以遵义、宜宾、宿迁、泸州、吕梁、亳州六大核心产区为主的结构,六大产区白酒销量占据白酒产业的半壁江山,利润占比达在80%以上。
二是渠道库存压力仍然很大。今年传统的“商务、团购、宴席”三驾马车未能齐头并进,节日期间酒水市场只有宴席用酒市场表现比较好,商务和团购偏弱。在优质产区和名酒企业拥有更多优势资源和品牌资源的情况下,中小酒企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竞争力不足的品牌可能面临洗牌。
在今年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节期间,高端白酒出现了最近10年罕见的“量价齐跌”。以商务与家庭消费场景为主的次高端产品在双节迎来了增长。不过,区域性品牌的次高端产品相较于全国性品牌的次高端产品,逐渐在当地市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宴会渠道增长最为明显。
三是消费下行,竞争内卷。从市场结构看,高端品牌在销量和增速方面乏力,增速不及2022年同期;另外,受市场动销缓慢、渠道库存高企影响,很多产品“以量换价”,今年上半年,一二线白酒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甚至“严重倒挂”。消费者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也更加看重性价比,催生了“大众酱香”和“百元光瓶酒”的大热。
四是白酒产能未来仍有下降空间。随着横向竞争、健康消费观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盘活优质产能、淘汰低效产能,成为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