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pdf

(一)2020-2022年全国草种生产情况回顾

草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修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调整种植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中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材料。在保证食物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草种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依据利用目标和应用场景的不同,我国草种主要分为生态草和饲草两大类。生态草主要包括披碱草、羊草、冰草、野牛草、黑麦草(生态、坪用)、羊茅(生态、坪用)、早熟禾(生态、坪用)、狗牙根等禾本科生态修复用草,以及三叶草等豆科生态修复用草。生态修复用草种通常具有优良的饲用价值,兼具绿化草坪的功能。饲草则主要包括饲用燕麦、黑麦草(饲用)、高丹草、苏丹草、小黑麦等禾本科植物,以及紫花苜蓿、红豆草等豆科植物,这些草种主要用于畜牧业,是重要的饲料资源。

根据我国草种主要生产区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草种产量2.99万吨。2021年国内草种收获面积约65万亩,草种生产总量3.48万吨。2022年受极端干旱天气、新冠疫情因素,以及2020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和2020年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等国家政策影响,草种种植面积减少,且亩产量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底统计,全国主要草种生产区种子收获面积约为43.44万亩,草种收获

总产量为1.68万吨(表1)。

2020-2022年草种进口情况显示(图1),2020年草种进口量为

6.93万吨,2021年草种进口量为9.96万吨。2022年草种进口总量为

6.84万吨,其中黑麦草进口量最大,为3.37万吨,羊茅、燕麦次之,

进口量分别为1.05万吨和1.03万吨;豆科植物中的三叶草和紫花苜蓿也有一定数量的进口,分别为0.22万吨和0.16万吨(图2)。

截至2023年8月20日统计,全国主要草种生产区种子收获面积

约为49.97万亩,种子总产量为2.91万吨(表2)。“三北”地区是我国草种生产的主产区,其草种收获面积约为47.13万亩,产量为2.7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5.19%。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