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5G蜂窝技术正式商用以来,5G网络建设如火如荼,多种形态的终端和应用层出不穷,5G技术也从最初的R15版本演进到5G-Advanced阶段的R18版本。与此同时,
第一届6G无线技术峰会召开,国内外相继成立多个重要的6G组织,相应的研究工作在全球范围内拉开帷幕。紫光展锐携手业界合作伙伴展开了6G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工作。2020年11月10日,紫光展锐发布了第一版《6G:无界,有AI》白皮书,预测未来6G将极大地打破传统信息交互的界限,突破信息触达的边界,实现智能化的无处不在。
近两年来,国际电联(ITU)相继发布了多项6G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6月,ITU发布了面向6G的首份技术研究报告《未来技术趋势研究报告》,给出了6G主要技术引擎以及无线网络和无线空口的候选技术;2023年6月ITU发布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在升级5G三大应用场景的同时,扩展出三个跨领域场景,形成6G的六大应用场景,并相应提出了十五个关键能力指标,为后续6G标准化和产业发展指明了设计目标和发展大方向。
接下来的三至五年是识别明确6G技术的重要时期,行业将在技术验证和标准化等多个维度研究各类候选技术,性能优良、产业成熟的技术将脱颖而出。本白皮书从ITU的场景需求出发,给出ITU关键能力指标的定量判断和半导体技术需求,提出6G网络架构的六大技术特征:天地一体化、用户为中心、接入服务化、通算融合、通感融合、安全可信。然后从演进型和革命型两个角度对6G核心技术展开研究,包括频谱效率提升技术、超高频段技术、海量接入技术、跨领域技术、高层接入技术、安全技术。最后,给出我们对6G未来发展大方向的开放性问题,供业界同仁一起思考。
在需求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6G不再只是通信技术的增强演进,而是通过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数据技术、感知技术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由移动通信网络发展为移动多维信息网络。未来6G网络不仅仅是一项赋能技术,更将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社会基础设施而存在I1]。
2.16G趋势
普遍预计2030年以后,更多的消费者和更多用途的设备将以一种更加智慧的全新方式连接到信息网络中,地面无线网络、地面有线网络及卫星网络等深度融合,共同构成6G移动多维信息网络。此前,业界对于6G的典型特征已达成初步共识,提出了诸如泛在互联、多维感知、全域覆盖、绿色低碳、内生安全等典型特征P¹,随着ITU-R的6G建议书的确定,6G的设计原则如可持续性、安全性、隐私性、弹性、泛在化、智能化等被正式提出,从这些典型特征和设计原则可以预言6G将会是5G的一个进化体,继承发扬5G的优势,同时结合其他技术,打造出一个普适性的网络。
6G可以在宏观和微观世界分别展开探索,实现宏观与微观的联接,可以模拟人类所有感官,提供给用户完全沉浸式的体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可以利用物理实体与数字模型实时互动、智慧推演,实现数字与物理的映射,还可以逼真地还原和呈现过去未来的事和物,实现过去与未来的穿越。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