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可控的战略性时空基础设施,在政策利好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交通运输、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新机会显现,看好“北斗+”融合创新技术应用发展落地。
投资要点:
o投资建议: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可控的战略性时空基础设施,凭借技术领先性与政策持续驱动,已在多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势能。当前,驱动北斗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已转变为下游应用场景的爆发,北斗技术在交通、低空经济等场景的赋能正重塑产业发展格局。我们看好以“北斗+”的融合创新技术,在专业或大众应用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信息化数智企业。相关标的:信息发展。
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时空基础设施,广泛赋能国民经济各领域。北斗系统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全球覆盖、系统兼容、精度提升和技术突破,应用已深度渗透至多行业并形成规模效应。近年来,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产业规模稳步扩张,核心产值与关联产值结构持续优化,在全球市场的技术领先性与生态完善性日益凸显。当前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下游应用场景爆发已成为驱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因素,北斗融合应用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0 北斗系统成为全球领先导航系统,在政策持续支持与技术突破推动下,加速向多行业、多场景渗透。北斗系统具备混合星座、多频信号与通导融合等核心优势,跻身全球领先导航系统行列。国家持续出台多领域政策强力支持,下游应用在专业和大众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双升。近年来不同领域的北斗应用政策密集出台,自上而下驱动北斗产业链价值释放,不仅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提供支撑,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产品基础不断夯实,应用领域加速拓展,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北斗+”融合创新正全力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o 北斗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渗透成为核心增长极,信息发展通过“北斗+数智技术”实现业务拓展。在交通领域,北斗系统支撑智慧交通市场持续扩容,“北斗+5G”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向L3+阶段演进,北斗自由流技术则以高精度定位破解智慧高速计费难题,为新能源汽车时代交通管理提供关键支撑。信息发展在智慧交通领域构建北斗自由流与“六位一体”安全治理体系,公司聚焦“北斗+AI”战略方向,专注于促进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创新性及规模化应用,
2023年起公司积极开拓北斗应用、交通大数据等应用领域业务,如今公司积极促进北斗自由流技术的应用、车联网平台的建设,以及智慧交通和安全生产领域中交通数据服务在各类场景的应用。
o 风险提示:核心元器件国产化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标准与政策适配滞后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创新成就显著,产业潜力广阔
1.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北斗系统是中国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而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面向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区域用户、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北斗系统运行与发展以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开放性和自主性为发展原则,为全球用户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北斗系统投入服务以来,其应用已广泛覆盖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不仅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提供支撑,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依托北斗系统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行业厂商所采用,并深度融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及民生领域,各类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持续涌现,重塑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若干个混合卫星导航星座组成,如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地面段主要为负责接收北斗信号的控制端,由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监测站等组成;用户段主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由应用软件与用户服务系统构成,还包括芯片、天线等基础设备。
1.2. “三步走”战略完成组网,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1.2.1.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20年,北斗系统三步走完成部署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1994年至2003
年期间,中国成功发射了4颗导航试验卫星,包括3颗可提供无源导航信号的卫星与1颗在轨备份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在技术上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模式,这项新的突破是区别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标志,使其成为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技术研发的有源卫星定位系统。在这一阶段,北斗系统实现了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初步覆盖,以基础定位和短报文通信为主要服务功能,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