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稿预计今年四季度亮相。中国即将踏入“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这一规划对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非凡。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同年10月14日《经济日报》的报道也强调,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当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鉴于此,“十五五”规划极有可能从过往侧重生产,向生产与消费并重的方向转变。
自2024年7月起,消费政策力度显著增强:1)2024年5-7月消费表现明显低于预期,促使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7月统筹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该举措在9月开始产生显著效果。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进入2025年,政府再度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持续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消费刺激不能单纯依赖短期国家补贴,还需制定综合性方案,提升消费者购买力,优化消费环境。2025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全面部署了8大方面30项重点任务。3)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我们预计2026年国家仍将延续消费补贴政策,这是维护经济稳定的关键举措之一。
扩大服务消费更注重开放思想,激发消费兴趣:1)未来几年中国将面临大学生毕业人数高峰与就业机会不足的矛盾,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能进一步削减就业岗位。2)相较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在实现高收入人群与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再分配上效率更高。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占比为46.1%,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中国或大力推动服务消费发展。3)不同于商品消费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我们认为服务消费是能够激发消费者消费兴趣的有效供给不足。以贵州“村超”、“苏超”为例,当地方开放思想,往往能激活市场消费兴趣。
提倡科技消费,顺应新消费:1)中国具备工程师红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因势利导挖掘科技消费潜力,能够催生新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增量。当下市场关注的科技消费产品众多,如扫地机、无人机、运动相机/全景相机、AI玩具、AI眼镜/AI耳机等。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中的重点行动包括“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2)同时,顺应潮玩/谷子、文娱、宠物经济等由情绪价值带动的新消费潮流,也能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
优化消费整体机制:1)以消费税改革为抓手推动地方政府从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向,地方发展将更加重视消费,包括文体娱等服务消费。2)当前,消费行业普遍具备国际竞争力,鼓励优质消费公司国际化发展,优质消费品牌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正面国际形象,还能带动国内就业。3)应让中国消费者有机会参与优质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财富增值过程,从而提升其消费购买能力。企业分红与回购力度提升,投资者能够持续分享到企业盈利增长带来的回报,长期投资价值被不断夯实,居民通过股市分红与财富增值提升收入,消费端将实现“财富一收入一消费—内需修复”的正向传导链路。投资建议:食品饮料推荐东鹏饮料、立高食品,关注优然牧业、百润股份。社服板块推荐古茗、蜜雪集团、步步高,关注中升控股。农业板块推荐中宠股份、佩蒂股份、牧原股份、海大集团。纺服板块推荐安踏体育、特步国际、361度、比音勒芬、海澜之家,关注李宁、三夫户外。轻工板块关注恒丰纸业、喜临门、奥瑞金;潮玩谷子推荐泡泡玛特、布鲁可。家电板块推荐高分红率龙头以及科技消费,美的集团、海尔智家、TCL电子H、石头科技、科沃斯,关注影石创新。
风险提示:消费需求不足的风险,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指出,“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十五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更大不确定性,要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因势利导调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全方位扩大内需,尤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一)扩大消费占比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当前,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消费占比不仅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战略抉择,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十五五”时期,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发显得重要。要加快构建以消费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新模式,推动我国“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
我国消费率显著偏低,消费不足长期存在。横向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大大低于同为东亚文化下的日本和韩国,甚至在某些阶段大大低于比我国人均GDP水平低很多的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家。即使考虑到统计上我国过去用成本法统计住房消费、服务消费存在遗漏等低估消费率的因素,纵向来看我国消费率在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并没有明显变动,说明我国消费潜力没有得到长足的释放。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有所上行,从2010年的34.33%上升到2023年的39.13%,但一直低于40%。这一比例不仅低于美国(2023年为67.9%)、日本(55.58%)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2023年为63.33%)、越南(2023年为54.58%)等发展中国家。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