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深度报告:参与并购重组的“预处理”与“后处理”.pdf_下载

政策落地推动并购重组提速
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开启,重视并购重组的“预处理”与“后处理”。自去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并购重组迎来新一轮政策宽松期。今年5月16日并购管理办法修订正式稿出台,维持了宽松的政策基调,并购重组热度有望延续。在前期报告中我们讨论了本轮并购重组的特征,复盘历史并对比。本篇报告中,我们将更聚焦于行情的结构特征,重点回答三个问题,分别是不同并购类型和标的属性对行情的影响,如何筛选潜在并购标的,以及并购重组披露后的行情如何参与。
本轮并购重组市场表现特征
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组合显著增厚收益,大额并购在披露后一个月内赔率、胜率双高。并购类型来看,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标的在披露后表现更好;交易金额来看,50亿以上并购交易在披露后一个月内赔率、胜率双高;重组目的来看,多元化战略的并购标的表现更优;参与方来看,重大+停牌标的中,目标方长期涨幅更高;金业类型来看,小微盘、亏损股在披露并购重组后激幅持续占优,民企并购重组披露后涨幅相对更高。科技、制造类行业并购披露后长期表现较优。
参与并购重组的“预处理”
通过IPO撤回、同业竞争、公告意向三条思路筛选潜在并购标的。并购重组标的在披露前行情表现不弱,披露后可能面临停牌难以及时参与,因此筛选潜在并购标的作为参与并购重组的“预处理”相对重要。本篇文章提供三种筛选思路,一是同实控人或控股股东下属的IPO撤回金业,可能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二是存在同业竞争且大股东承诺通过并购重组解决的标的;三是通过公司公告筛选对并购重组持积极态度的公司作为补充。
参与并购重组的“后处理”
停牌后标的仍有上涨空间,但“一字板”标的开板后需注意回撤。我们测算并购重组标的在停牌后、连板结束后、并购完成/失败后收益率走势,为参与并购重组的节奏提供一定参考。结论来看,停牌结束后标的无论是否出现“一字板”涨停,长期均有可观收益。停牌期间如果经历节假日,“假期效应”可能对短期行情有正面影响。“一字板”过后标的可能出现较大回撤,时间持续至一个月左右。并购完成后,成功或失败对于行情影响不显著,重大+停牌样本表现欠佳。
风险提示;历史数据局限性;样本数量差异;市场调整风险。

引言
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开启,重视并购重组的“预处理”与“后处理”。去年9月24日《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并购重组宽松期正式开启。今年5月16日《管理办法》的再度修订,维持了宽松的政策基调,并购重组热度有望延续。在此背景下,市场并购活跃度提升,行情超额收益显著。在前期报告中我们讨论了本轮并购重组的特征,并与此前并购重组浪潮进行对比。本篇报告中,我们将更聚焦于行情的结构特征,重点回答三个问题,分别是不同并购类型和标的属性对行情的影响,如何筛选潜在并购标的,以及并购重组披露后的行情如何参与。
1.本轮并购重组企业市场表现特征
1.1政策落地推动并购提速
2010年以来,并购重组政策大致经历五个阶段,去年9月24日后迎来新一轮宽松期。2010年以前处于探索期,首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于2008年落地,建立市场基础框架。2011年后并购重组政策逐渐完善,证监会第一次修订《管理办法》,对于借壳上市行为首次做出定义。2014年起进入政策支持期,证监会取消非借壳上市企业的并购重组审批,同时银监会(现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配合放宽企业融资限制。2016年最严《管理办法》出台,借壳上市判定标准趋严,市场快速降温。尽管2018年后政策由严监管转向中性,但此前大量商誉减值问题压制并购市场情绪。进入2024年,在IPO预冷、企业盈利回落背景下,新“国九条”定调支持并购重组,9月24日《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下称“并购六条”)标志着新一轮并购重组宽松期正式开启。今年5月16日《管理办法》的再度修订,维持了宽松的政策基调,并购重组热度有望延续。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完整报告已上传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及1年期精选报告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