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背景
◆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0%,各主机厂纷纷开启价格战,让利消费者,并承担相应的利润损失,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成为红海的的大背景下,出
海逐渐成为各主机厂主动或被动的选择。
◆出海的目标地区众多,其中市场规模足够大,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较高的地区有三个,分别为欧洲地区、东南亚地区以及拉美地区。欧盟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取
消了惩罚性关税,改为最低进口价制度;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厂商可以通过在欧洲当地建设工厂,实现深度出海,以减少此惩罚性措施对中国品牌的影响。同时中国企业可凭惜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优势,加速欧洲地区从传统能源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过渡。
◆若深度出海欧洲地区,以满足潜在市场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厂商需要考虑在该地区建设工厂,结合该地区内国家的汽车工业基础情况、劳动力素质情况、外
资引入措施等因素,匈牙利是较为适合的出海目的地之一。本篇报告将系统性地评估匈牙利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目的地的符合程度,并给出相应建议。
核心观点
◆匈牙利政治环境稳定,对华友好,且积极吸引中国制造业长期投资,整体社会文化包容应高。近年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匈牙利宏观经济起伏,需关注通胀率下行趋
势。此外,政府正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税收、用地等优惠,完善区域交通连接,营商环境开放度高。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机会与风险并存。机会上,主机厂聚焦于欧洲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以及商用车电动化的刚需;供应链企业把握中资、国际主机厂
的核心供应链机会,同步关注和开拓充电基础设施等增量市场。风险上,政策监管、本地化运营、市场竞争、地缘政治四维风险或引发长期运营波动,需前置系统性应对方案。
◆企业在布局匈牙利市场时,需考虑战略与运营双维度信息:战略层面优先打通欧盟多国销售渠道及售后网络,并通过多地分散布局降低地缘风险;运营层面加速员工
本地化进程、主导供应链协同,同时严格前置数据安全合规流程以满足欧盟监管要求,从而建立可持续的欧洲市场辐射能力。从2016年至2023年,匈牙利GDP已从1286亿美元快速增长至124亿美元,CAG的为7.4%,年均增速较快;其中2020年以及2022年匈牙利GDP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主要原因为疫情影响、通胀上升削弱购买力以及工业产出萎缩。近3年来,匈牙利GDP波动较大,宏观经济有一定不确定性。同时,匈牙利通货膨胀率不断走高,在2022、2023年分别达到14.6%及17.1%,通胀水平的上升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
自2016年至2024年,匈牙利与中国的贸易额增长较为迅速,进出口额从2016年的88.9亿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162.1亿美元,CAGR约为7.896。匈牙利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在2022与2023年下降,随后在2024年显著回升。其中,匈牙利从中国进口额增长迅速,2024年进口额同比2016年进口额实现翻倍增长,表明更大价值量的中国产品满足了匈牙利的需求。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