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活力激发、趋势洞察与对策建议
AI技术深度赋能重塑全球智能终端产业格局,AI终端产品成为消费者感知AI能力重要抓手,AI终端产业内涵与边界不断拓宽,整体活力持续提升。赛迪研究院分析发现,当前AI终端行业呈现出跨领域融合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到落地应用转换加速、国内外市场“双车道”并行发展三大趋势,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产学研转化加速以及构建阶梯性产品体系等角度推进AI终端产业进一步发展。
一、人工智能终端产业的范畴持续扩大,深度激发电子信息产业新活力
(一)人工智能终端类别和形态不断拓展,行业发展迈入标准化阶段
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产品类别和形态的迭代加速了标准化工作推进。一是AI技术深度赋能传统智能终端产品,手机、PC、视听设备、可穿戴产品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在AI技术加持下实现功能跃迁升级;传音等老牌厂商布局AI眼镜赛道,将传统移动终端技术优势延伸至新兴AI终端领域;行业展会上各类AI终端产品开始市场化推广,显著提升消费者智能感知体验。二是AI技术深度重构终端形态,AI技术持续发展催生出虚拟现实设备、脑机接口设备、人形机器人等具有全新形态、功能和用途的AI终端,不仅突破传统终端的物理边界,更以沉浸式交互、神经信号控制、类人任务执行等创新功能开辟出工业巡检、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多元应用场景。三是行业标准化进程逐步启动,近期召开的AI终端智能化分级标准工作会标志着标准规范工作的正式开展,预计2025年,在技术迭代与标准完善的双重驱动下,AI终端产业将进入更高速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打造跨设备互联技术构建AI终端协同生态。
(二)人工智能终端驱动电子信息领域存量激活与增量开拓
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电子信息领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速刺激消费电子产业发展。一方面,AI技术引入改变了传统消费电子品类长期增长乏力局面,带来行业需求复苏。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AIPC出货量达1330万台,环比增长49%,占PC总出货量20%;我国AI手机出货量同比激增591%,渗透率从2023年的3%增至22%。另一方面,AI技术催生AI眼镜、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消费电子终端品类迅速崛起,为行业增长注入新活力。近年来,Rokid、雷鸟创新、大朋VR等XR硬件厂商,苹果、华为、小米、OPPO等智能终端厂商,Meta、谷歌、百度等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眼镜赛道。根据WellsennXR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球AI眼镜市场销量达到60万台,同比增长216%,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同时,人形机器人正借助AI大模型在家庭服务、医疗陪护等消费级场景加速落地,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等消费电子龙头企业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研发,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仅组装环节即可为头部企业带来超60亿元的市值增量。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