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从“十五五”规划看产业趋势.pdf

中国的五年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进入“十一五”之后,整体的规划目标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型。从结构上来看,由于发展目标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的目标重点已经由经济增长转型为公共事务治理规划。“十四五”期间关于人民生活相关的目标占比明显增加,同时还增加了完全不同于之前五年规划的安全保障的部分。
尽管针对经济总量目标的要求从定量向定性要求转变,但仍然需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才能实现宏观稳定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为了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十五五”阶段所隐含的我国经济总量或需至少保持年均4.5%左右的经济增长水平,对于当期的经济体量来说,经济增长的整体要求并不低。与之相对应的,设立各产业的增长目标和碳排放目标,是下一阶段规划中需要落实的重点。
我们统计了2024年以来各部委关于“十五五”规划的相关课题,整体来看,课题旨在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重点问题一方面强调科技突破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技术瓶颈和产业升级的方向仍然是下一个五年的关键突破目标,另一方面强调经济结构调整,挖掘消费需求、激发内需的潜能还需要改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强调民生导向与安全底线,研究覆盖人口发展、医疗保障、职业教育等民生议题,统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底线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跨部门协同与政策联动也在增强。各部门课题均强调协同性,包括生态环境部与水利部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合作,也包括工信部与自然资源部在绿色制造与资源利用中的联动。
发改委战略规划司作为发改委内部的课题相关方向的统筹、汇总的主要部门,其发布的课题对应的产业范围和选题内容与五年规划的大致方向基本一致,我们可以从2024年和2025年的课题对比中观察出产业发展的新提法和用词变化去获得一些产业发展方向的参考。从内容变化来看,2025年关于“十五五”的课题更加向细分产业方向聚焦。重点需要关注的、变化相对较大的领域主要涉及到科技、能源、金融、服务业和农业领域。
根据我们在前期《“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中对当下仍然有提升空间的产业和“十五五”期间对于各部委,各省市的课题内容的整理,我们认为,下一个五年期间,需要重点关注的产业主要涉及科技(新质生产力)、金融、农业、能源等四个大方向,其中值得关注的细分行业主要包括科技(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机器人、半导体、人工智能、科技独角兽、海洋经济方向,金融领域的券商、科创板块方向,农业领域的农机、种业、生物科技方向,能源领域的稀土、新能源、电力方向。
■风险提示:(1)根据各部委和各省市课题筛选的细分方向随着内容反馈
有新增或调整;(2)预测方向与实际规划内容存在误差;(3)规划指标结构与预期存在误差。

1.五年规划的指标结构和时间节奏
1.1.“十五五”规划的指标变化
中国的“五年计划”(“十一五”起改为“五年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到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十五”),这53年间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跨越,每个五年计划都因时代背景不同而有侧重,最终推动国家从农业国逐步迈向工业化、现代化。进入“十一五”之后,整体的规划目标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型。这一时期的关于民生保障、生态约束、结构优化等的政策调整不仅解决了此前积累的发展矛盾,更塑造了后续数十年的发展路径:从“十二五”的转型升级,到“十三五”的脱贫攻坚,再到“十四五”的共同富裕,其逻辑主线均可追溯至“十一五”确立的“科学发展”理念。
从实施成果来看,从“十一五”以来主要的五年规划设定的主要目标的完成度大部分都超过90%,说明五年规划目标制定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较高。从结构上来看,由于发展目标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的目标重点已经由经济增长转型为公共事务治理规划。“十四五”期间关于人民生活相关的目标占比明显增加,同时还增加了完全不同于之前五年规划的安全保障的部分。尽管针对经济总量目标的要求从定量向定性要求转变,但仍然需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才能实现宏观稳定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