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策在特朗普与中国时代的转变:广泛技术创新而不是出口导向
【译者按】今年5月,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布《韩国政策在特朗普与中国时代的转变:广泛技术创新而不是出口导向》。报告称,韩国凭借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成为工业强国,但随着全球贸易规则变化等结构性问题加剧,该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报告提出实施规模中立政策、推动全行业数字化、重建劳动力市场、改革支持体系等建议,以实现从出口导向到基础广泛、以生产率为导向的增长转型。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科技与标准研究所对该报告进行了编译,期望对我国有关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韩国 大中小企业 经济失衡
1.引言
韩国凭借出口导向型模式成为工业强国,培育出半导体等领域的世界级企业,该模式曾长期有效。如今美国转向战略保护主义,中国成为强劲竞争对手,全球市场分化,韩国核心产业竞争加剧,仅靠出口难维优势。韩国经济依赖大规模制造业,非制造业生产率低,形成“双速经济”。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9%、提供81%就业,但其制造业生产率不足大企业一半,服务业不足40%;2013-2022年,制造业生产率增长19%,服务业仅增6%,且服务业吸纳超70%劳动力;大企业优质岗位仅占13.9%,远低于美国的57.6%,导致提前退休、青年潜力埋没、生育率创新低等问题。韩国超1600项中小企业支持计划加剧企业分散,阻碍整合与创新;70%以上研发支出集中于制造业,技术难向服务业等扩散,中小企业数字化率低。韩国是OECD中老龄化最快、生育率最低的国家,退休年龄早,退休人员和大学生数量超经济吸纳能力,优质岗位短缺加剧失衡。因此,韩国需从分散、出口主导模式,转向以创新扩散、中小企业规模化、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生产率导向增长战略。
2、诊断韩国的生产率差距:双速经济
韩国领跑世界前沿科技的背后“双速经济”已然浮现。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大中小企业增长趋势同步放缓。在特朗普2.0时代实现增上,韩国需直面制约经济发展的内部失衡问题。
(一)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与生存
韩国经济严重失衡:生产率低下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9%、吸纳81%劳动力,过去十年就业愈发向小企业集中,2020年65.5%劳动者就职于50人以下企业,比例居31个经合组织国家之首。尽管中小企业占经济主导地位,但生产率仅为大型企业的约三分之一,低于经合组织国家二分之一的平均水平,且差距持续扩大。
韩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份额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居首,其生产率仅约为大型企业的三分之一,并且,大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高于中小企业,且二者差距还在持续扩大(见图1)。在韩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劳动生产率通常不足大型企业的50%,部分行业甚至低于40%,这一差距远超多数发达经济体。尤其在电子产业、化工和机械等构成韩国产业生态根基的高价值行业,中小企业虽吸纳大量就业,表现却持续落后于大型企业。图3数据显示,多数细分行业的这一差距比制造业整体更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