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保险创新白皮书.pdf

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再保”)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2月的专业再保险公司,注册资本59.6亿元,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财产与意外伤害险再保险,人身与健康险再保险,与再保险有关的咨询业务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
人保再保坚持“高质量发展精品公司”战略定位,聚焦专业能力、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初步形成了自身竞争优势。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定制化风险解决方案,自开业以来,累计向直保公司提供数千亿元风险保障,为多个地方政府巨灾保险项目以及新能源、军工和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性项目、首台(套)和新材料等新兴业务项目提供了风险保障。
人保再保获得标准普尔全球评级“A-,展望稳定”,并获得穆迪A3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

摘要
本白皮书从广角到微距的视角聚焦,系统梳理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与风险管理体系,围绕市场规模、技术演进、区域格局、风险防控等维度开展深度剖析,最终重点落脚于保险伴随服务、现有商业模式以及未来创新方向等实践领域。全文以保险产业链的“产业全景-风险体系-解决方案-未来趋势”贯穿,为保险行业的参与者提供动力电池保险产品与服务的发展参考。
首先,产业篇聚焦于动力电池的产业生态全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拉动动力电池需求高速增长,至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规模预计将从GWh迈进TWh,至2030年将超过3TWh,其中,中国动力电池装机规模预计将占据全球约45%。从市场份额看,中日韩企业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技术路线上呈现三元锂电与磷酸铁锂双轨并行态势,下一步,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有望重塑产业格局。
随后,风险篇围绕动力电池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其中,“热失控”与“容量衰减”为核心风险,前者涉及电化学体系缺陷,后者关联材料衰减机制。通过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运输等六大环节的穿透式分析,揭示各阶段风险特征。保险篇阐述了为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保险一路随行提供着伴随式保障服务,覆盖研发、生产、运输等环节。但与此同时,在搭载新能源车的使用环节、回收与梯次利用环节以及出海售后保障环节的保险产品还不够充分。动力电池行业正面临着性能衰减、电池健康度(SOH)保障不足,以及市场参与各方协同欠缺等各类痛点。
为此,商业篇及创新篇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一是构建”车电分离”保险生态,通过电池资产独立投保形成保险产业新范式;二是发展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平台,整合BMS数据与保险精算模型;三是推广“基于使用行为的动力电池延保产品”,建立从事后补偿到事前管控的机制;四是探索小型自保公司模式,帮助保险公司与电池制造商实现风险共担与资金优化。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与保险业将呈现“技术-标准-保险”协同演进趋势。固态电池商业化将重塑风险图谱,钠离子电池推广也需配套新型保险方案。通过企业间建立起联动机制,以保险业的正面推动配合产业技术迭代,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为本轮的产业变革共同构建起共生型产业生态。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