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团型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报告.pdf

执行摘要
中国集团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其成本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集团型企业普遍面临成本核算分散,业财协同不足,数字化水平滞后等问题,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动态市场环境与精细化管理需求。
本报告受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委托,由财务数字化转型专家,管理会计咨询顾问沈浩楠牵头成立研究组完成。研究组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研,企业走访,案例研究等方式,系统梳理了中国集团型企业成本管理的痛点与挑战,提出“战略-组织-流程-工具-数字化“多维成本管理框架,并提出了集团型企业成本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方法。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是:
1.成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项核心要素,与企业战略,文化,组织,绩效,流程,工具方法和数字化都息息相关。
2.基于不同的竞争战略,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指标设计要有不同,成本管理方向和措施要具有差异性。在战略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成本管理职能必须在业务规划,决策,控制,评价上发挥重要作用。
3.组织设计涉及巨大的隐性成本,组织层级,管理幅度,职责设计,集权/分权的设计本质就是目标可控性与业务高效性上的平衡,而成本管理组织不仅是财务组织,更是要嵌入到业务组织职能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4.数字化技术对价值创造过程的效率,质量和风险管理的提升带来了成本效益,对成本管理活动本身因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方式的变化而带来了巨大的提效空间。

成果价值说明
本报告通过对成本管理相关课题的文献梳理,总结了成本管理当前在中国集团型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主流的成本管理工具与方法。然后,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了中国集团型企业成本管理在战略,组织,流程,方法,数字化五个方面的应用现状,评估了中国集团型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并挖掘了中国集团型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因。最后,选择了一家有代表性的公司作为案例,研究了成本管理在集团型企业的现实问题与解决思路。综上,研究成果可以为成本管理在中国集团型企业中深入落地提供方向性的决策支持,帮助中国集团型企业提升成本管理能力,助力其打造成本核心竞争力。

1.研究目的
中国集团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贡献了全国60%以上的GDP与80%的科技创新成果。然而,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面临三重压力:①成本上升:根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2023年企业成本调研报告》中指出,2022年制造业企业原材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6%,人工成本年复合增长率达8.2%;②利润挤压: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工重企业利润数据解读》,2023年规模以上工重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中下游制造重〔如纺织,食品〕仍面临“增收不增利“问题,单位成本同比上升0.37元²;③政策驱动: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3明确要求“强化成本费用管控,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同时,集团型企业成本管理呈现“三高一低”特征:①核算复杂度高:多法人实体,跨地域经营导致成本分摊规则模糊。②数据治理难度高:大部分企业存在业财数据孤岛。③协同成本高:母子公司成本管控目标偏差大;④数字化渗透率低:仅较小比例的企业实现全价值链成本可视化。
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为中国集团型企业提供了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关键挑战和优化建议,助力企业构建更科学,系统的成本管控体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成本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次研究将首先从文献研究法着手,梳理当前成本管理在战略,组织,流程等方面的发展阶段与主流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应用;然后,用问卷调研收集中国集团型企业在成本管理领域的实践情况并加以分析,得出适用于大部分中国集团型企业现状的结论。最后,选择一家有代表性的公司为案例企业,通过实地考察,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详细了解集团型企业在成本管理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1)文献研究法
本次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成本管理及相关文献的整合研究,在成本的战略和文化,组织和绩效,流程,工具与方法,数字化等方面总结了当前主流的成本管理理论和观点。另外,本次研究也分析了集团型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特点,为后续提出集团型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打下基础。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