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秘密保护研究报告
(2014-2024)
引言
商业秘密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争议大、热点多、关注度高。本报告基于目前公开数据及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等信息渠道,重点梳理2014年到2024年间我国商业秘密民事、刑事审判与行政处罚(不含行政诉讼)案件信息,内容涵盖全国案件数量、审理法院、审理周期、权利类型、案由分布、地域分布、最活跃的律所与律师、案件结果、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禁令保全、判决结果金额等核心维度,分别进行了数据统计及深入分析,以供读者参考。希望通过不同视角解析我国商业秘密司法实践现状问题、裁判倾向及维权策略等,为当事人、律师、创新主体等进一步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水平、优化权利救济路径提供实证支持。
数据显示,十年间我国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中的主要形态为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其中技术秘密占比为经营信息的两倍:地域分布上,广东、上海、北京三地案件量占比超40%,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度高度相关:审理期限平均为156天,远高于其他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运用状况上,刑事案件涉及鉴定意见的案件整体占比为61.6%,鉴定意见往往作为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民事案件中占比为10%,鉴定运用状况相对较低:案件结果与判赔额方面,平均判赔额为746万元,综合胜诉率为27.4%,败诉原因集中在主张的权利范围、技术秘点举证方面。期间,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总量相对民事案件较少,但其典型性与争议性更高。商业秘密行政处罚案件,则呈现地域差异,浙江省的商业秘密行政处罚案件量居首位,凸显行政监管的主动性等。
受理论与实务认知水平所限,我们率先编写本报告所取得、选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论难免会存在疏漏、偏颇,或者不具有系统性、充分性、公允性。恳请读者不吝指正,以期共同高质量推动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理论与实践,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商业秘密保护研究项目课题组
2025年6月30日
一、案件数量
本报告对全国商业秘密案件数量的统计,主要是指商业秘密民事、刑事案件,并不包括商业秘密行政诉讼。但包括由各地各级市场监督管理(知识产权)执法机构查处的侵害商业秘密行政处罚案件。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据此,相关信息要构成商业秘密,首先要满足“三性”的要求——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价值性(具有商业价值)以及保密性(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202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商业秘密司法解释》,对有关三性的具体要求作了详细规定。从构成商业秘密的信息类型来看,商业秘密分为“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两种。一直以来,实践当中对“技术信息”的范围已经形成统一意见,但是对于“经营信息”的认定则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平息争议,《商业秘密司法解释》第1条第2、3款规定,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创意、管理、销售、财务、计划、样本、招投标材料、客户信息、数据等信息,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四款所称的经营信息。
民事案件:
根据《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主要是指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包括泄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行为等引发的争议。还有部分涉及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案件。
2014年至2024年,我国商业秘密民事案件数量统计(见图1)。从公开可检索到的商业秘密民事案件数量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前,每年全国商业秘密民事案件数量总体平稳。自2015年起案件数量开始急剧提升,到2019年的巅峰时期,案件数量相较于2014年增长了约三倍。这一增长与我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及市场竞争加剧直接相关,尤其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行业的技术泄露风险激增。2019年,《反不正当竞争法》针对“举证责任”的修订,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案件量的增长。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自2019年1月1日起当事人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垄断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当事人对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垄断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行政案件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上述案件第一审判决、裁定、调解书,依法申请再审、抗诉等,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依法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2021起,虽然开始公开检索到的商业秘密案件量下降,但主要原因源于2021年起最高人民法院为应对文书公开后的舆情风险、数据安全威胁等问题,强化了文书筛查机制,要求对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或不公开处理。根据2021-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披露,技术秘密纠纷案件数量分别为79件、78件、113件、121件,可见商业秘密民事案件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结合国家经济形势发展与往年数据增长趋势分析,2021年后实际发生的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量应处于持续增长趋势。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