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pdf

第一章绿氢产业发展概况

2024年尽管中国绿氢产业进入了冷静期,产业发展正处在短暂瓶颈,但在政策、项目、装备、消纳等方面仍有不少积极的信号出现。此外,随着能源法的实施,绿氢产业价值也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1.1绿氢产业支持政策概况
在政策端,一方面,国家级氢能政策在2024年集中发布,从年初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且排在新兴产业第一位,体现氢能定位的重要性,到年末《能源法》正式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与石油、煤炭、天然气、核电、水能等并列作为能源进行管理。在工信部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出要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为氢储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有望推动氢储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速氢储能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在《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中,明确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氢能交通、发电、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这一重磅政策为氢能在工业领域的消纳应用打开了巨量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基于本地发展基础的差异化政策,也在为氢能的规模化发展和应用落地提供支持。如更多省市出台政策推动非化工区制氢松绑、危化许可松绑:购置成本优惠、生产补贴、电价优惠、配套奖励和消纳补贴五类绿氢补贴加速出台,政策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等非城市群地区,推动电解水制氢降本。随着新一轮国家及地方政策体系出台,顶层重视层度提升,氢能被正名将重构绿氢产业价值。
1.2绿氢项目概况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国内己建成绿氢项目累计达到65个,建成产能11.75万吨,己经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绿氢10-20万吨的产能目标。2022年国内绿氢项目开始加速落地,2023年绿氢建成产能达到3.72万吨,累计建成产能达到6.35万吨,2024年建成产能541万吨,同比增长45%.同时,以内蒙、新疆等为代表的三北地区绿氢规划项目仍在持续扩容,两区域规划绿氢项目合计超过270个,在国内绿氢项目总量占比中达到40%,随着各地区规划绿氢项目数量的增多,国内绿氢项目总量己经超过700个,合计规划绿氢产能也超过1100万吨年,对应电解槽装机总容量需求超过143GW.
不过随着绿氢潜在供应容量飙升,但项目推进迟滞,绿氢也陷于消纳的现实困境。绿氢的消纳难题,不仅仅是绿氢价格,更关键的是很多项目周边缺乏可直接消纳的场景,就地消纳无处可去,只能外运。但氢气外运,又缺乏有效的运输方式,更无经济性可言。而绿氢潜在消纳场景的脱虚向实又不得不解决经济平价以及供需错配的结构性发展难题。基于此,国内绿氢项目从单一氢气制备生产向氢氨醇一体化方向发展,以国电投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和中能建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项目为代表的超大型绿氢电化工项目的稳步快速推进,也是对绿氢项目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新形式的探索。由于氢能储运成本高企,为了节约成本,可能更多的项目会转向绿氨和绿色甲醇一类。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